我是在百度上刷資訊的時候刷到了一篇自媒體文章,以“師生戀”為賣點介紹了這部電影,然後沖着“師生戀”這三個字,我搜索看了一遍,結果電影中隻是說大概有這麼回事,但卻沒有應該出現的激情戲,有人說是那段激情戲被河蟹了,于是我又找到原著小說看了一遍,希望找到細節描述,結果隻是發現了兩個當事人隻是有正當的課外補課情節,壓根沒提到是否有不正當關系的說法,而且女方最終嫁給了校長這個情況電影裡都沒提及;還有人提到女方家中被發現有男當事人的鞋子這一橋段,但我覺得這是完全可以有一個正當的理由來為這個所謂的“绯聞”進行辯護的,因為看過的人都知道,男主屬于是家道中落這樣一種情況,但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即便是最爛的高中,也會有晚自習,這樣算下來高中生每天是有十多個小時在教室裡,那麼男主完全可以用自身家庭情況為理由,委托女方替他洗鞋子,而且他還可以有一個更加冠冕堂皇的理由,他可以告訴女方:這是他最好的一雙鞋子,洗好了穿上它,才能在打球的時候為班級争光。所以,一個男學生的一雙鞋子,完全能夠以一個正當的理由,出現在女教師的床邊上。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上述這個“绯聞事件”的男主,雖然電影裡是妥妥的男一号,但在原著小說裡,描寫他的筆墨(也就是戲份)還不及另一個有多個綽号的配角多,而且在原著裡,兩個人後來還打了一架,結果是男配把男主反殺了,原著中真正的結局是,男主并沒有畢業後再上大學,而是在打架打輸了以後就撲街了,後來也辍學了,他是跑到哈爾濱去當酒店門童的時候,重逢了女配然後才和女配在一起的。

我對這部電影的理解:電影裡的這群“孩子”,大概比我大十歲左右,劇中是他們上高二的時候,當時我是一年級小學;但在十年以後我到了他們這個年齡的時候,他們的大多數問題也照樣在我所就讀的學校和班級存在,同時也照樣在我的家庭和我同學的家庭裡存在,所以很容易引發我的共鳴,而且影片中故事發生的地方離我上中學的地方隻有剛好100km,所以我就是從電影中旁觀了隔壁省城那些我的老鄉們身上曾經發生過的事,當我正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真想說一句: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我同時想說的是: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而複哀後人也。同樣的慘案,一批又一批的高中生在延續着,所以如果再不改革教育體制則天下必亡!而我很慶幸我上高中的時候選擇了隐忍,所以才沒有像影片中那些少年一樣早早辍學,而是考上了一所2.5線的中等偏下檔次的大學,算是保住了半壁江山。但現在,就連影片中美女老師那樣的人,我都大可以鄙視她。原著小說裡,對這個美女老師的履曆背景交代得很清楚,是西南師大肄業,肄業意味着她雖然現在學生面前趾高氣揚的,但她自己也是一個笑柄,用故事發生地的方言來說,她也是個撇火藥。或許那個來曆不明還喜歡裝逼的插班生包京生對她的那個很怕、低三下四的态度,同樣也是她對她的老師的态度,而她對包京生的态度,同樣也是她的老師對她的态度。如果把她和她的老師會面的情況錄成視頻,讓他們這個班的學生觀看,我想,這該會是多麼大快人心的一件事啊。可能會有點像到了如今我們看2020年底那個Donald Trump 治下的漂亮國的那種感覺。而她去爛校的爛班任教,并且還能和男學生搞出绯聞,可能,一方面,這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的體現,畢竟大家都是撇火藥,臭味相投嘛;另一方面,作為肄業的大學生,其實這個學曆是大概可以和高中畢業劃等号的,她得來這個崗位,顯然隻能靠“中國式關系”,在原著小說裡,她最後作為成功上位的小三嫁給了校長,已經在暗示了一點,那就是不管她和男主有沒有那一腿,她顯然都是一個“勇于獻身”的女人,而這樣的人,在當下這個新領袖的時代,遲早得被撸下去。而校長這個人,作為打個噴嚏就可以把女主吓尿了的人,顯然也是一個奇葩。這個角色又體現出了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這個亘古不變的真理。這位不見其人,隻聞其聲的校長,好巧不巧的,偏要姓蔣,大家都一口一個“蔣校長”、“蔣校長”的叫着,怎能不讓人很快地就能聯想到另一個全國、全世界都認識的那個蔣校長,似乎作者安排這個角色姓蔣,也是在暗示這所學校的三教九流的檔次。而且更巧的是,這位校長每次通過廣播通報批評的時候,其口吻不也正是山寨了另一個舉世聞名的蔣校長,當年也是通過廣播,發表那個“地無分南北,人無分老幼”的著名演講時的口吻嗎?我們都可以據此懷疑此“蔣校長”為彼“蔣校長”遺落的私生子了。

影片中所反映的20年前的這撥人的青春顯然是殘酷的,甚至是血腥的,充滿了勾心鬥角、明争暗鬥、也充滿了各種不正當的黑幕交易。從主觀角度來說,女主的遭遇讓我同情,引發我很深的共鳴,如果我某一天知道了這個第一人稱視角的女主的原型是誰,并且如果還能見到她本人,我一定當面向她表白。從客觀角度來說,最近這些年,在故事發生地的這座城市,常被貼上一些過于河蟹的标簽,一些跟影片中的氣氛剛好相反的标簽。我想對外地人說,不要盲目聽信旅遊行業和某些文藝界人士的宣傳,正如影片中所描述的那樣,當地照樣有絲毫不亞于别的城市的社會矛盾,絲毫不亞于别的地區的教育弊端、勾心鬥角、明争暗鬥、校園暴力、人際關系糾紛、家庭糾紛、家庭暴力問題、貧富懸殊問題、社會治安問題、社會撕裂問題、青少年心理問題、種種黑幕交易、貪污腐敗等等一大堆雜七雜八的社會問題、體制問題;而且當地人應該是很容易被帶壞的,舉個例子,已經進去了的某一屆政治局常委的最後一人,雖然隻是在當地當了三年書記,結果居然搞得好像他那個是一種傳染病一樣,把當地的幹部隊伍,一傳十,十傳百,人傳人幾乎都傳遍了。曾經有一段時間,在本省任何一個地方,任何一個部門,都能抓起來一大批貪官。所以當時當地那些公園裡和茶館裡的老大爺都是說,把我們這裡所有的公務員都槍斃了都是對的。在劇中所描述的這個時間段,正是上述那個“超大老虎”任當地書記的時候,而距離開始改變上述情況,還要經曆整整一個十二生肖的輪回,所以劇中男主的爹,應該就是犯了大家都在犯的錯,隻是可能被政敵抓住了那個把柄,才導緻男主家道中落,繼而轉去向他老師尋求溫暖,繼而推動了劇情的發展。所以如果你要長期待在當地散心或是養生,你同樣需要做好應對這些問題的準備。而且我個人覺得這座城市已經不适合養生了,現在适合養生的,其實是它周邊那一坨小城市,而不是它本身。

最後一點,很多影評都提到了這一點,那就是影片中沒有“母親”的形象,這個群體集體蒸發了,甚至可以說是被黑化了,但我還是認同作者,因為當地女人的确如此。事實上就是 ,你要是出生在當地,不管家裡是否有錢,隻要你媽是個賢妻良母,那你都是幸運的,都相當于是含着金鑰匙出生的,都可以知足了。所以不要被“川妹子”這塊金字招牌的表面現象所迷惑,而要透過現象看本質,就像我們不能被東北人表面上的耿直和幽默所迷惑是一個道理,這也好比不能看到一個浙江人就一定認為對方有商業頭腦是一個道理。如果你把“川妹子”想象得太好,認為她們個個都是女神,個個都是蒼井空波多野結衣之流,或者認為她們是一群全智賢演繹的那種野蠻女友,這其實都是一種變相的地域黑,就像老外認為中國人都會武功、國内的又都認為河南人都是犯罪分子一樣離譜。 如果你想去接近、去了解、去感受、去體會“川妹子”這撥人,那麼,你最終會發現,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你會滿懷希望而來,滿懷失望而歸,就像你去麗江之類的古鎮景點旅遊時的狀況一樣。至于我眼中的“川妹子”是什麼形象,那就說來話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