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節當天去看了《我和我的祖國》,值得推薦!
...我不喜歡主旋律太強的電影,但《建國大業》、《建黨偉業》、《紅海行動》這幾部挺有意義感的電影,我都看了,并且看的熱血沸騰;
《戰狼2》也看了,當做一般的動作片來看的;
其他的主旋律,沒看。
而《我和我的祖國》,我是沖着幾位大導演的名字、以及國慶節的氛圍去看的。
以下是我看完這部電影的感受——
電影由幾個不同時期的故事組成,幾位大導演各自負責一個故事。
印象最深的是管虎和甯浩講的故事:前者和黃渤是老搭檔,選取的視角很獨特,從“調試升國旗的機器”出發,側面襯托了開國大典的氛圍;
...後者則是從出租車司機的角度,因為一張門票引發了一系列事件,從普通百姓的悲歡喜樂中、近距離感受奧運會。
葛大爺舉手投足都是戲,小夥子說四川話有伏筆。
...中國女排那段,我認為導演選取的視角特别棒,從一個小孩的角度,參與到女排的“奪冠賽”中。
隻是,最後他看到紅旗、義無反顧地跑回去的時候,我出戲了……
...在參與這部電影的導演中,我最喜歡的還是甯浩和管虎,最不看好的是陳凱歌。因為,我覺得陳導最近這幾年的片子,排場大、劇情爛。
但看完《我和我的祖國》,我發現:這部電影水平最高的,還是陳凱歌導演拍的那段。
如果說,另外幾位導演都是用故事來襯托“主旋律”——
選擇一個獨特的視角(比如黃渤準備升旗儀式的努力);
或者講述曆史事件的參與者背後的故事(比如核試驗員的愛情、閱兵領航員的自我實現);
...或者講普通老百姓是如何參與進去的(比如葛大爺的奧運會門票、中國女排的小插曲)……
這些故事,無一例外反應了老百姓、是如何參與到時代的浪潮中去的,都是很主動的想參與進去,扮演一個重要角色;
...但陳凱歌導演卻走了一條完全不一樣的路:完全從故事裡面去挖掘人物的内心,讓人真正的沉浸到故事本身;“神舟十一号”代表的曆史潮流,更像是一道陽光,打破天花闆的桎梏、在一瞬間照進了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打開了一些人的格局,從而改變了他們的精神世界……
...總之,這是一部很值得看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