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一個樹先生,卻能逼瘋每一位觀衆。

...

它上映8年了,我今天才感受到它的魔性,超現實主義題材的電影如果要選一個代表作的話,非它莫屬:《Hello!樹先生》

什麼超現實主義?

突破合乎邏輯與實際的現實觀,徹底放棄以邏輯和有序經驗記憶為基礎的現實形象,将現實觀念與本能、潛意識及夢的經驗相融合,展現人類深層心理中的形象世界。

東北某村莊正在開發,村民們陸續搬離。

...

村裡有個單身男青年叫做“樹”,常去村口的酒館和朋友喝酒,在村裡閑晃。“樹”在汽修鋪電焊傷眼後,在醫院被解雇,心生悲戚,竟無所事事調戲護士。

一起長大的夥伴,有人開着好車成了煤老闆,有人遠在省城辦私立學校。村子裡的煤礦日夜開采,地面下沉,整個村莊不得不遷往别處。

常被取笑被漠視的“樹”幹脆遠走省城在學校打工,孩子們讓他想起自己的童年。父親和哥哥在“樹”小時候就離開了人世,他常夢到自己的父親,卻從來夢不到哥哥。

...

它與聾啞女孩小梅一見鐘情,相愛過程頗富戲劇性,婚禮前夜,“樹”終于夢到了哥哥。在寒冷冬天,在“樹”的婚禮上,哥哥帶着女友為他唱了一首詭異的八十年代流行歌《冬天裡的一把火》。

從此,“樹”意識到自己能夠通靈。村裡發生的很多事情都驗證了他的預言,“樹”成為受人尊敬的“預言家”,被人尊稱為“樹先生”。

...

由于本片過于超現實主義,大多數人看了幾遍都不懂,觀看過程大腦高速運轉在思考,什麼才是“樹”的真實世界,什麼才是“樹”瘋了以後的幻想世界。

我決定把我看了六七遍,腦袋都想大了的理解思維寫出來,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幫助大家理解電影:

“人物樹”其實由于某種電影中沒有展示的原因,已經挂了,而電影的故事是由“人物樹”家門前的那顆“植物樹”作為見證者,向我們描述的發生在以前的故事。

本片充斥着一種中國特有的“玄幻學”在裡面。

...

...

我為什麼如此理解,因為樹能看見二哥和父親的出現,正常人是不可能看見他們的,除非他們已經趨向于同類了。

有人理解,主角蹲在樹上是真實世界,從樹上下來是幻想世界,因為别人來找樹算命的時候,鏡頭在樹上和家裡兩個空間切換,但說着同樣的話,樹上的主角說完還在大笑别人這麼好騙。

也有人理解,樹參加完“高鵬”的婚禮,被“二豬”打了之後,就已經瘋了,因為33分鐘和電影結尾,都有同樣車輛行駛的場景。好像中間那麼一段故事從未發生,隻是他的幻想。

...

我之前也趨向于這兩個派别,不過在我發現一些細節之後,就有了完全不同的理解:電影中的所有場景都是真實按照順序發生的,而比較突兀的,樹先生蹲在樹上的場景才是幻想的。

這個場景不是電影中的樹先生或者其他人物幻想的,是導演和我們這些觀衆幻想的,也是那顆“植物樹”的某種現實叙述寫照。這棵“植物樹”是見證者,電影有兩段旁白,聲音很低沉,應該就是“植物樹”說的聲音。

樹先生蹲在樹上,上衣是一件皮夾克,後面有帽子,但是電影其他場景這件衣服從未出現過,而且蹲樹的場景一開始就在電影片頭展示了,表明這才是一切的故事源頭。

...

我們可以這麼理解:本片中的故事發生在“人物樹”挂之前,而他家門前的那顆“植物樹”看到了這世間滄桑,是它在為我們講述主角挂前如何一步一步被逼瘋的故事。

樹挂了,其實有明确暗示的,大家可以放大看看下圖,手中的那張紙是什麼。

...

...

看完這張紙,樹的世界變成了紅色,裡面充斥着各色人等,心地善良的高鵬、其他無辜的村民,不難理解這是某個玄幻的世界。

還有一點證實了我的想法,樹的弟弟在電影開頭想要帶媽媽去城裡居住,媽媽說:還有你二哥呢,我可不去。

...

...

電影結尾時弟弟還是帶着母親走了,從後面堆砌的雜貨可以看出來是搬家,母親的手裡抱着一個東西在哭泣,應該是盒裝物。

以上隻是我理解的一種解讀方式,就像文章開頭所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但不可否認的是,樹先生的确進入到了非正常意識當中,他看到大着肚子回來的老婆時,眼睛是眯着的,那是眼睛燙傷後一直沒有恢複,也就是我們理解的正常世界應該有的視覺狀态。

鏡頭一轉,他睜大着眼睛,媳婦也開口說話了。他走在懸崖邊,路過的人叫他,他也沒能聽見,他的意識已經陷入了自我。

他一邊對老婆說前面是新樓房,憧憬着美好,一邊帶她向前走,鏡頭裡,他走向了一個未知(懸崖)。

...

...

《Hello!樹先生》是導演韓傑2011年的作品,這也是他作為正導演,拍攝的第二部作品,借助本片為他帶來了衆多榮耀,比如第14屆上影節最佳導演獎和評委會大獎。

電影雖然魔性,無數影評人和觀衆為之抓狂,大呼看不懂,但它的主旨其實真的挺簡單也挺辛酸的,它描繪了一個農村底層青年一步步被霸權逼瘋的故事。

什麼是底層?

如果有人理解是《小偷家族》中的那一群人,那王寶強扮演的樹先生,就算是地下一層。他是受氣包,是弟弟、同學、朋友、村民、孩子,看不起、調戲、打罵的對象。小偷家族他們隻是窮,但不及樹的可憐。

...

樹家的地被村長的小舅子“二豬”開廠占用了,他還沒說幾句,反而被“二豬”打了。

他寫給小梅的情書裡說,我愛你,就算給我個村長,我也不當。因為在樹的理解裡村長的能力可以幹一切。

小梅這個人物,代表的是一種美好,一種向往,但這種美好的角色竟然是個啞巴,想要發聲,卻無能為力。

...

情書裡,樹說,請把你的命運交給我來守護吧,但是現實中的樹,又能守護的了什麼呢,不過是一種奢望的幻想罷了。

我相信有很多人看完之後,有一種感覺,我們的村子或某個臨近的村子裡,好像都有這麼一個特殊的人。

他像樹一樣好欺負,可能是啞巴,可能是精神殘疾,也可能隻是過于老實。在别人眼裡,他是茶餘飯後的笑話,是占便宜的對象。

這是《悲傷逆流成河》的社會版,是可以照見人性的鏡子。

...

我在小學時候,家附近有一個啞巴,她比我大四五歲吧,但是比我小的孩子都會去欺負她,把昆蟲、蒼耳抹在她的身上,她隻能“啊啊”的反抗。

她做錯了什麼,她隻是先天殘疾,她隻是想要和别人一起玩耍,卻迎來了如此晦暗的經曆。

一聲哀歎,願世間多一絲善良,願教育使人明是非,樹三觀。

好了,今天的電影解說就到這裡了,親愛的達瓦裡氏,我們下期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