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電影英文名是《The Mule》。

...

翻譯成《騾子》,總覺得太不文藝,看電影之前,看到有人翻譯成《毒行俠》,覺得還挺不錯,看完電影後,覺得“俠”這個字用在這裡,玷污了這個“俠”字,因為本片的男主角一點俠氣也沒有,就是一個二戰老兵,喜歡出風頭,不顧家庭,生意破産後,為了生計,走上了運毒之路。

運毒來的錢,首先給自己買了輛林肯皮卡,少部分捐給了老兵俱樂部,幫助維修失火後的廚房和修繕球場。在運毒途中,九十高齡的他,居然還玩女人,這種人,怎麼配稱為“俠”呢,讓郭靖的臉往哪裡放。

所以,我覺得獨行老兵更适合這部片子的名字。

為什麼說老兵呢,這個糟老頭之所以能夠成為運毒明星,跟“老”和“兵”都有關系,正因為90歲高齡,走路蹒跚,才不會引起警察的注意,才能逃脫一次次警察的搜查。正因為,他曾經當過“兵”,具備一定的反偵查能力和臨危不亂的心态,才讓他在面對險境時,更加從容淡定,一次次化險為夷。

此片沒有波瀾起伏的劇情,但還是有兩處布局的亮點。

一是,他與特别警探“華天”(化名)在餐廳的談話,老兵明知華天頭晚在他隔壁的房間抓錯了人,第二天在餐廳吃飯時,還主動與他談話,人物定位的反常舉動,讓觀衆的情緒有起伏。這一點很成功。而且與後面,華天抓捕老兵的場景形成對比,凸顯戲劇效果。

二是,最後一次運毒途中,妻子病危,而他此前已被新上任的毒販老闆警告過,不能随便更改運毒路線,否則一槍爆頭。電話裡,女兒讓他立即回家看望病危的妻子,他嚴詞拒絕了,但鏡頭一轉,他回到了妻子的床邊。這一戲劇沖突也讓我情緒起伏。鏡頭轉換間,我們看不見的是老兵内心的掙紮,看得見的是,他迷途知返,重返家庭。

年輕時,随時可以回家,卻不回,錯過與家人的各種紀念日。

年老了,回家就會死,但他還是回了,抱着必死的決心與家人團聚。

多麼諷刺和戲劇化的場景。

在完成最後一單後,被華天捕獲,監獄中的他又種起了他最愛的日萱草。與影片開頭的陽光草地花園的場景相呼應。

一部描寫美國人家庭關系的冷酷之作,用毒販、二戰老兵、愛花老者來包裝,用人物設定的反差舉動,和情節的反諷,來彌補劇情的平淡,讓一部本應乏味、無聊的片子,變得還挺好看。

另:懂電影的你可能會說,嘿,你怎麼不談談電影裡的那些大牌。我會說,我一個都不認識,我隻看電影本身,以及它帶給我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