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童年起,我便獨自一人,照顧着曆代的星辰。”

                                                      —《孤獨》

...

那一艘飄流在大海上的巨大郵輪,甲闆上人流湧動,人們相互擁簇着,守望着,伴随着海面上幽冷的霧氣慢慢散開,“American”在一聲尖叫聲中,人們歡呼着,争先恐後的下了船,随着人潮散去,隻留下了一個孤獨的身影........

...

《海上鋼琴師》下個月要重映了。這部于1998年在意大利上映的音樂影片,先後奪得了1999年意大利電影金像獎,歐洲電影金像獎,2000年美國金球獎等衆多獎項。曆經20多年時間的風雨沉澱,他依舊是了許多人心中難以忘懷的經典之作。依然在散發着它迷人的魅力.....

...

  一個天才鋼琴家傳奇的一生。

1900年,行駛在大洋之上的Virginian号豪華郵輪上,水手丹尼在頭等艙尋找着富人們落下的東西,看能找到些什麼,無意間發現了一個遺棄的男嬰,他感到有些意外和驚喜,小心翼翼的把他帶回了自己的住處并收養了他,給他取名丹尼-布德曼-TD萊蒙-1900 .  因為是在世紀之初1900年收養了他。所以叫他1900

...

從此,1900就成長在這樣一個像船一樣大的搖籃裡,除了在水上走路之外,他幾乎做了所有能做的事。他沒有出生證明和護照,也沒有父母,從未踏上陸地一步,沒有一家醫院或者學校出現過他的名字,他好像并不存在。童年的時光很多時候都是在船艙底層隔着窗戶望着大海。水手丹尼意外去世後,他再次成為了一個孤兒,幸運的是,船上的船員們都很照顧這個身世可憐的男孩。

1900一個人的時候,陪伴他的,除了孤獨以外的,是那一台立式鋼琴。

...

在一個安靜的夜晚,頭等艙的大廳裡響起了美妙的鋼琴聲,大家都随着這音樂紛紛趕往,發現是消失了多天的1900正在彈着鋼琴,他臉上全是灰塵,低着頭悠然而專注的彈着,那些音符從他的指尖緩緩的飄出,好像有着自己生命力。人們在沉浸于音樂的同時,也在驚訝和好奇這個男孩怎麼突然就會彈鋼琴了,沒有人知道.......

但大家可以肯定的一點是,他無師自通,他是一個音樂天才。

...

最喜歡1900在船遇上風暴時的那一段演奏,在這艘随着海浪漂流颠簸的郵輪上,他解開鋼琴的固定,讓自己随着大海一起飄流,沒有任何的顧慮,歡快的彈奏着,無拘無束,沉浸在屬于自己的音樂世界裡,與大海共舞。

一時間,仿佛整個世界都隻屬于他了。

...

從小他就表現出了一些異于常人的特質,他敢于穿越階級的壁壘,一個人趕往最奢華的頭等艙好奇的望着大家載歌載舞。逗趣似的問着醫生長長的名字,面對船長一本正經的說教,回應他一句;“Fuck  the  regulation”,

...

在這艘連接美國和歐洲的郵輪上,每天都會見到各種各樣,形形色色的人,每一次旅程又會出現一些新的面孔。富麗堂皇的貴族人士,難以忘記過去的沉思者,混迹頭等艙的假冒貴族,遁入空門的粉飾舞女........1900可以解讀每一個他所見到的人,甚至可以為他定制專屬的音樂,你或許會驚訝,是怎樣的一種孤獨使得他會試着留意每一個人的樣貌和神情。

隻有在彈着鋼琴時,在他的音樂世界裡,他才是最自由的,沒有任何約束,從不循規蹈矩,美妙的音符信手拈來,手指在琴鍵歡快的像是在跳舞,思緒也可以飄向不知名的遠方,沒有人知道他在想着什麼。他的靈感來自于何處.......

...

相信看完電影的你也有一個疑問,1900為什麼不肯下船?

看完之後,我也思緒萬千,太多的想法如潮水般向我湧來。

他孤獨嗎?

他是一個天才,他有着無限的用之不盡的音樂靈感,有無數的才華和音符圍繞着他。

他其實并不孤獨,真正孤獨的是我們,沒有充盈的内在和不俗的才華包裹的内心,總是感到一種無力和孤獨感。

...

他也曾試着去了解這個世界,從船上來來往往的人的口中所勾勒的畫卷中,他或許早已看遍了世界的人情冷暖。

當有人不停的有人找到他,向他采訪,向他說着讓走上陸地,去開巡演,讓更多的人欣賞到他的才華,自此他就可以擁有金錢,地位,衆人的鮮花和掌聲,甚至可以去組建自己的一個家庭。隻要邁出那一步,他就可以成就這一切。

但卻他對此表示沒有興趣。

有人說他是懦弱,他懦弱的真實。是這樣嗎?

...

我覺得并未如此

還記得祖傑尼嗎?,那一個爵士樂的創始人,那個登上船隻為向衆人炫耀他的鋼琴技藝的高超的鋼琴大師,他向1900發起了一場鋼琴的對決,自信滿滿,一臉的高傲與狂妄,然而在親眼目睹了1900的演奏後,自愧不如敗下陣來,望着他黯然的離開的身影,1900說了一句“**** the  jazz”

...

上個世紀20年代,美國人發明了爵士樂,并随着美國影響力的逐漸強大,傳播到了全世界,成為了當時的一種潮流,這一時期也被稱為“爵士時代”。顯然,1900懷着一種好奇和謙虛的态度,嘗試着通過他最愛的音樂去擁抱和連接這個世界,但是在這場“決鬥”中,至始至終,從那位創始人的臉上看到的隻有傲慢和充滿了俗氣的金錢的裝飾。他的表情從起初對其音樂的欣賞慢慢的變得凝重,變得甚至有一些憤怒,所以他發洩似的彈奏着,釋放着他内心的各種複雜的情感.....

外面的世界,沒有屬于他的空間。

...

如果把外部世界看作是對他的誘惑,那真正對他産生誘惑的隻有這個女孩,隻有愛情。

當他透過那一扇窗戶望着那位農夫的女兒,一時間萌發出的情愫使他也有了向往的事物,他的眼神随着她移動着。

...

獨自一人對着鏡子自言自語,練習着假設與她見面時的場景;

他想将那張飽含情愫的刻錄唱片送給她,但隻敢在雨中靜默着遠遠的望着她;

他夜不能寐,輾轉反側,臉貼在琴鍵上,反複敲擊着四個音,來來回回;

他将自己裝扮整齊,穿梭在船艙的睡房裡,在衆多夜裡夢魇裡,尋找這那一張熟悉的臉;

他像個賊一樣,偷偷的親吻了她;

...

當看到這個女孩要下船時,他快速的奔跑着,迫不及待帶着那塊刻錄唱片穿過人潮奔向她,他很清楚分别的意義,分别則意味着永遠

...

面對女孩各種好奇的疑問

他回答說“這是個秘密,秘密是不應該被公開的”

然而這個秘密在他的心中再也藏不住了,他愛上了那個女孩。

終于有一天,他收拾了行李,穿上了他唯一的好友送給他的大衣外套,決心離開這他從未的離開過的輪船,踏上陸地去尋找他的愛情,可就在大家都在依依不舍的送别他時,就當他快要走下船舷時

他卻定在了那裡,像是在思考着什麼,望着前方這座在腦海裡出現過無數次的既熟悉又陌生的城市,沒有人知道他看到了什麼,他轉過身又回到了船上,自此再也沒有下過船。

...

“forgive  me,  my  friend, but  i'm  not getting  off”

是他内心裡的聲音叫回了他,他并不在意這個世界給予他的鮮花和掌聲,他也不需要人們所說的金錢,地位.......他唯一在意的是他的音樂。

“我可以在有限的鋼琴中創造出無限的旋律,但我無法在有限的城市中,無盡的街道間找到屬于我的空間。”

鋼琴的琴鍵是有限的

“我卻可以在有限的鋼琴上表現出無限的快樂來,這才是我的生活,陸地,對我來說是太大的船,就像女人太漂亮,旅途太長,香水太濃,這支曲子我不知道從何彈起,我永遠離不開這條船,不過,我可以結束自己的生命。反正對别人來說,我也不存在。”

他可以一個人孤獨的活着,但是無法離開這條船,這是他音樂靈感的來源,離開了這些,他根本無法生存下去,外面的世界很大,然而卻沒有屬于他的空間。

...

令他感到害怕的不是他所見到的,而是那些未見的事物。

他不願意離開,他甯可與這艘堅守了一生的輪船一起毀滅。

他不懦弱,因為

天才不曾畏懼孤獨,隻是不想擁抱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