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發自簡書App
從上周一到今天,我終于把70集的網絡熱播劇《延禧攻略》給看完了。對的,是終于,而且越到後面幾乎是跳着看完的。新劇開播以後,當大家看得熱火朝天時,我依然置身度外。因為自己本身不好追劇,尤其是這麼長篇幅的宮鬥劇,還真不太感興趣。後來,在朋友的安利之下,也為了在哺乳時可以擺脫困頓之态,便開始了“漫長的”追劇過程。
很顯然,宮鬥劇的套路是差不多的,為了襯托女主角的光環,将她設計成從一層又一層的圈套中脫險而出,一路鬥智鬥勇打怪不斷,最後一躍成為後宮之主,一切大團圓結局,王子和公主終于在一起了,噢不,是君王和妃子可以相擁彼此。
戲劇歸戲劇,道理人都懂,更何況那暗含的社會遊戲規則。往深層處想,劇中揭露的人性瞬變與幻滅,是該劇的精彩之處,引來吃瓜群衆的一番戲谑之外,它恰恰是這個社會群體的寫實。
天主教教義中記載的七宗罪,表明人類罪惡的來源有七種,按嚴重程度遞增為: 傲慢、嫉妒、憤怒、懶惰、貪婪、淫欲、暴食。
所有的宮鬥劇中,後宮妃嫔為奪得聖寵,表面以姐妹相稱,背地裡各施手段,傲慢驕橫,嫉妒成狂,人性的醜惡一一呈現,與西方的七宗罪相差無異。
樂觀主義者願意信奉“人性本善”,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遵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原則,社會必走向“大同”。然而,物競天擇,适者生存,低等動物和植物為了争取陽光雨露都會拼了命地排除異己往上生長,更何況是人類這一高級動物?
有人之處必有相争。争什麼?就好比《延禧攻略》中,高貴妃為其母争靈位,嘉嫔為孩子争地位,娴妃為那拉氏家族争面子,各妃嫔争聖寵争榮耀......為了各己私利,争得你死我活,可誰又曾想,她們本是各府的大家閨秀,不曾有過污染,也不曾随波逐流。
娴妃、純妃的黑化,是被逼的,故而悲哀。至于爾晴的下場,是人性扭曲的後果,原形畢露,故而她的死讓人稱快。而袁春望這一角色,頗具争議。有人說他本性如此,有人說他心中隻有恨沒有愛,又有人說,他是可憐的,造就他性格分裂的是那個争權奪利的社會,是殘忍無情的大人所緻。多次被養父抛棄,做了小太監卻被當成牛馬戲耍,從小到大備受欺淩,直到師傅的出賣讓他對身邊的任何人完全失去信任。缺失了關愛,丢失了最後一點點的溫情,他最後才走上瘋癫之路。要知道,一個人的童年記憶會影響他的一輩子,而袁春望痛苦的童年記憶又是誰栽種的?可想而知。
最後一集,太後對袁春望說,“本來,你可以像别人一樣,娶妻生子,過平常人的日子,可是,你就相信了一句謊言,就來到了紫禁城,被迫把自己變成一個廢人......”太後的一番話,代表大清血統對他的否決,讓他倉皇,讓他痛心,也讓他人痛惜,隻是他壞事做盡,所以看客們對他不願施予任何憐憫。悲哉!

圖片發自簡書App
袁春望的人設,讓我想起了東野奎吾的《白夜行》。當初讀了文本後,又特意找了電影和電視劇版本對比着看,加深了解。明明可以活在陽光下的兩個少年,卻隻能一個在明一個在暗地相互扶持着。記得桐原亮司說過,自己的願望就是在白天走路,跟他一起工作的同伴不懂,而他這句話中暗含的苦澀和隐忍隻能自己吞咽。至于雪穗,自被收養後,表面上一切來得順風順水,生活風光無限,但是背地裡都得益于桐原亮司無條件的幫助,包括殺人,而她的手卻是幹幹淨淨的。她曾說,“我的天空沒有太陽,總是黑夜,但并不暗,因為有東西代替了太陽。雖然沒有太陽那麼明亮,但對我來說已經足夠。憑借着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當成白天。”
桐原亮司和雪穗的共同願望就是像老夫妻那樣可以在白天裡手牽着手散步。然而,造成這兩個畸形的靈魂肆意生長,人性發生扭曲,越陷越深,就連愛情都無法“回頭”的根源是什麼?是社會。一個泡沫經濟下的日本社會。雪穗親生母親為了金錢可以出賣女兒的身體,而這侵害人恰巧是桐原亮司的父親,男女主角的命運就此纏在一起,共同帶着童年陰影摸索着前行。兩個少年是無辜的,但是在作者筆下,在那樣的時代背景下,他們是沒辦法幸福的。那萬惡的物欲需求!那自私醜惡毫無責任感的大人!一步步侵蝕着幼童的内心。
所以有人總結——世上有兩樣東西不可直視,一是太陽,二是人心。
不管生活在哪個時代,人心難測。很多時候不是我們不敢揣測,而是不願意揣測,不願意相信真誠面孔下透露出半點的人性醜惡,所以甯願選擇避而不見,也就出現了越來越多樂觀的悲觀主義者。
無論是袁春望還是《白夜行》的男女主角,他們的命運都是充滿悲劇色彩的,是時代造就的産物,也是他們自身的選擇。但是轉眼當今社會,當絕大部分資源可以共享,當所有的待遇逐漸趨于公正的情況下,依然有人怨、有人恨、有人貪、有人堕。
好人不一定有好報,但壞人總能逍遙法外。那些真正窮兇極惡的壞人,自認為受到社會不公的待遇,但凡受到一丁點兒委屈,心中便種下了仇恨的種子,開始報複社會,傷害他人。他們認為這是虧欠,所以要償還。但是,他們錯了,沒有人虧欠他們,沒有人需要對他們的惡劣行為埋單,不要将所有的過錯歸咎于社會甚至是無辜的人群,這種想法是毫無人性的。
用《延禧攻略》中女主角說的一句話總結:人心存良善,更應懂自保。而這種自保,前提是心善,帶有鋒芒的心善,在不傷害任何人的情況下進行自保。生而為人,當身邊的人給予你愛和關懷時,好好守護,要是失去了,也不要讓自己内心封閉冷卻,這世界很大,關懷很多,愛總比恨的多。
END.精彩回顧

文章首發于微信公衆号 楓停閣(ID: Pisces_innermost),如需轉載,請聯系本人。長按上方識别二維碼即可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