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在家邊寫稿邊聽歌,突然被手機裡傳來的毛不易唱的《不染》吸引了,“不願染是與非怎料事與願違 心中的花枯萎 時光它去不回 但願洗去浮華 撣去一身塵灰 再與你一壺清酒 話一世沉醉”...

...

《不染》是電視劇《香蜜沉沉燼如霜》的主題曲,毛不易的淺吟低唱配上如此脫俗又戳心的詞,瞬間落淚。為旭鳳戰場上所向披靡,情場裡潰不成軍而心疼;也會為潤玉得到了想要的一切可還是一無所有而落淚;更是因為被旋律勾起了過往、撬開了心扉,而不能自已。

本以為是毛不易的歌,沒想到看詞作者是個叫海雷的人。以前從沒聽過這個人,于是去百度才知道風靡華語樂壇的《夏天的味道》 、世博會序曲《世界在這裡相聚》 、中華經典公益歌曲《愛的家園》都出自他手。

...

他被稱為“鬼手詞人”,擅寫國風詞作。聽他寫的歌,就像過了多種人生,總有一種能戳中你的心。

...

有采訪寫到,曾和海雷聊起,為何能做到:「我們不曾見過,但我懂你?」

海雷說「寫詞的時候,其實并未聚焦某一角色,更多是關注整個故事,或者說是這個故事包含的所有情感。」

他說寫出好詞最大的秘密,是故事。寫詞訣竅,在于動人的故事,否則便是自嗨。

不管是為情甘受天罰的鳳凰,還是用千年内丹換取情郎一命的白狐,故事中映射的是真實。

「仙俠也是人寫出的故事,世上本無仙,仙住在每個人心裡。」

在海雷最新創作的新國風品牌『夢伶圖』首張專輯中,共10首歌,每一首都有一個匠心獨運的小故事。

故事的訣竅,在于人生的曆練

對于年輕的詞作來說,缺乏曆練無疑是個先天短闆,常引來不少诟病「文字華美卻言之無物」「缺乏立意多過目即忘」,距離“紮心”的境界還隔着太平洋。

海雷老師傳授了他的秘訣:跟長輩閑聊。

正所謂「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行萬裡路不如名師指路」,老人的隻言片語中,已是人間滄桑繁華的最好沉澱。老人比想象中,更樂于同年輕一輩分享,隻要你是一個好的傾聽者。

好的傾聽者,首先得心誠,也要心安。

海雷跟自己的老搭檔簡弘亦交流時曾感慨,如今社會,大家都很浮躁,很少有人能沉下心。

但做音樂,一定要心如止水,一定要沉下來,才能再次升華。

為了弄哭聽衆,他努力了十年

搞創作,無疑是需要天賦的。這一點在自幼對文字敏感的海雷身上,得到了印證。

800字命題作文,可以說是不少人讀書時期的噩夢,他卻是個例外。次次拿優卻不滿足,選擇另辟蹊徑向電台投稿。随着網絡發展,後又到原創論壇繼續創作之路。

也就是在那時,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海雷遇上了一群志同道合作曲夥伴,從此與音樂結緣。

一個人能在年輕時,就找到願意為之奮鬥一生的夢想,是一種幸運。但更難的是堅守一生。

自2004年,為動漫歌曲《大話李白》作詞開始,十四年間,共參與創作歌曲200餘首,其中不乏衆多耳熟能詳的歌曲作品,如胡彥斌的《心的未來》、《誅仙·青雲志》插曲《傷心花》、世博開園序曲《世界在這裡相聚》…… 

不管作品大熱與否,海雷本人看得很淡。

「去年夏天,我路過當年就讀的中學,看着校門口賣棉花糖的依舊是熟悉的老伯,一旁是駐足猶豫的情侶,便創作了一首新歌《老人與棉花糖和夏天》。」

海雷老師的大多數創作過程都是如此,不為一舉成名,他總是選擇慢慢來,因為堅信「急于求成隻會壞了夢想」。

說來也是緣分,在《香蜜》劇組找到海雷老師之前,他早被原著圈粉。聽完整部有聲小說,對書中的故事情節、角色個性都已了然于胸。感情的代入讓創作的過程一氣呵成,這首虐心之作就這麼渾然天成了。

一個小插曲,起初海雷為歌曲取名《生生》,取生生不息之意,後改名《不染》,恰與主唱毛不易更為貼合。

從一文不名,到一曲爆紅,海雷老師用了10年。

别怕寂寞,那是最好的時光。

...

以後提起優秀的詞作者,不隻有方文山和林夕啊,“鬼手詞人”海雷,值得被更多人知道。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