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個人認為今年到目前為止的最佳電視劇。劃重點,是硬核愛情劇!

男主角都賢收的人物塑造是之前影視劇中不多見的。他的“正常”與“非正常”,都要内化而平滑。既有原生家庭成長的缺失,又有積極走入正常社會的勇毅。他的内心的不完滿與家庭的完美,他表面“疑似殺人犯”的多重證據暗示與對妻女的無法假裝的關愛,他的多年的計劃與隐藏和幾次關鍵事件中的情感爆發,都在李準基演員精準細膩的表演中呈現了出來。他狹長鳳眼中的情緒可以在明媚天使和陰郁魔鬼之間自由切換,多重角色的僞裝感和複雜感和女主角刑警陽光健康的形象造成了鮮明的對比,昔日的花美男,演技和爆發力令人驚歎。就是這樣一個連一個微笑都難以發出的反社會性人格障礙者,因為愛的滋養與陪伴,是可以驅散罪惡父親的魔障,在女主角面前敞開心扉顯露脆弱和悔恨,努力尋找着證據隻為證明“自己是一個不錯的人”,用一己之力替愛人擋住突發的子彈。那些時刻,男主内心已經萌生了愛,踐行着愛,守護着愛,也完成了對自己的救贖,隻是自己不自知罷了。那些一再說劇情“洗白”男主的觀衆,恰恰是忽略了“愛”與“善”長期牽引的力量。



此外,所有其他主要角色如都妻子、金記者、真白、都姐姐,白父母,與都賢收形成了善與惡,明與暗,虛與實的對比和呼應,每個配角自身又是飽滿的,有生命力的。每個人都有想要隐藏的東西,想要得到的利益,随着故事的不斷發展,人物都遭遇着内心拷問和選擇,也在不同程度上有成長(或毀滅)。即使殘暴如真白,也不是一個臉譜化的壞人。那一句“我沒動孩子,那太沒意思了”。在一定程度上顯露出了這個“反派”殘存的溫度感。穿插劇中寥寥幾個少年成長的鏡頭,他原生家庭的關愛的缺失、社會教育關注的不足,與都父的相遇等多重原因已經勾勒出這個病态角色走向罪惡的外在因素和必然走向。


本劇的另一大驚喜在于,一些案件的鋪排除了構建都賢收長達十八年人生悲劇的叙事鍊條,同時能夠關照社會現實問題,給觀衆以深度思考的空間(如志願者因小事謀殺服務對象;都賢收在幼兒園替女“報仇”并發出“表現好的人不會被懷疑”的做人準則與謀殺時間内在的關聯等等。)草蛇灰線,十分精妙。在這個看似是在探讨“惡”的故事裡,把破案的過程寫的觸目驚心,給觀衆以感官刺激隻是一般水準,但是本劇的野心似乎更大——它不僅要在帶觀衆解密,滿足獵奇心,更要引導其思考“惡”的本源,觸摸“善”的美好與強大。編、導、演都非常用心,外在新穎、引人入勝,内在則有深度和溫度。




把此劇當做懸疑劇,挑刺尋BUG的觀衆,說明其審美和腦回路已經被國産爛劇帶到了“四海八荒”的愛情劇和“死亡筆記”的懸疑劇之流的水準所深深禁锢。人性本來就多維立體,把慣常的觀看國劇的扁平化人物套在本劇的人物行為上,未免淺見。觀劇需要與劇集匹配的審美與格局,也需要正确的價值觀和興趣點,本劇的格局,實在帶不動一衆不願意睜眼正視韓劇實力的黑子的口水。
雖然大結局尚沒有播出,但劇集的整體水準已經确立。有理由期待,這個關于愛與善的救贖故事将會走向一個升華和回扣,劇情總算快要停止對我們想象力的垂釣。作為一個重新回歸韓劇陣營和由此劇真正粉李準基的佛系觀衆來說,觀劇的過程類似“熬鷹”,很磨人卻很享受。此時看到不客觀或惡意評論幹擾着劇的正常評價,故有感而發。謹以此,獻給《惡之花》為代表的品質好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