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遺憾現在才看到這部電影,但又覺得在iMax廳看3D,其實是對這一部電影最好的呈現方式和對它最大的尊重。

先說喜歡的part吧:特效直接拉滿,放在13年後的今天看都非常令人震撼;場景營造逼真,那些觸手可及的精靈與野獸,誰都會愛上這片森林;至情至性至真,故事線直接看足夠讓人有小感動。從《泰坦尼克号》的巨輪到《終結者》裡的液态機器人,從《深淵》裡的外星生物到《阿凡達》裡的潘多拉星球,情節并不是卡梅隆唯一的追求,他一直走在電影技術發展的最前沿,從一次次的視覺震撼中,好像真能看到電影的明天。

說說情節的話,映射殖民行動的大主題還是挺明顯的。有人說這是一封遲到500年的道歉信,白人殖民印第安人的屬地,印第安人在白人的帶領下與之作戰。電影把良知給予了反殖民的一方,“強盜”是對進攻方的直接評定,這樣的情感标準在曆史的廣闊中其實有點單薄,但我依舊認為它充滿意義。高中曆史教科書上會寫,“白人對原住民進行了屠戮和驅逐,同時由于疾病傳染,印第安人人口銳減”,“但是,這客觀上也是曆史的進步。”永遠都會有“但是”存在于某個地方,給人以大視角下的轉折。我們也可以想象如果潘多拉星球成功被征服,會有文明的統一和資源的開發,在幸運的曆史書寫者筆下,這或許也是一種“進步”吧。

但這并不意味着我們可以忽視殘忍的掠奪,就算這在未來被冠以“正确”之名,它依舊值得一個道歉。“對不起,我們推倒了那麼多樹木,修建鐵路;對不起,我們為了金礦,殺死了你的家人;對不起,我們被你們從風雪中拯救,剛剛暖和過來,就把利刃插入你的胸膛;對不起,我們接近你們幫助你們,隻是抱着同一個目的想獲得你們的信任。”電影硬生生的給了我們一個完美結局:這獵殺的遊戲本就該在直升機墜落、女機師犧牲的那一刻結束——所有的反抗者都會死,生存下來的納威人則永遠也不能重拾他們的精神傳統。再強勁的弓弩也不能射穿防彈玻璃,再偉大的獵手也無法召喚叢林巨獸,再幸運的原住民也不可能擁有手榴彈。在利益的漩渦和文明的高下對立中,談判幾乎沒有可能性;道歉改變不了什麼,卻是在此刻的反思;但抗争在所難免,如果未來還有這般的沖撞,我們又會選擇什麼呢…

以及不太喜歡男主的設定,他為什麼需要是一個現實生活中不那麼得意的、雙腿殘疾的、一開始被認定是哥哥的替代品的人呢,抛下所有人性的覺醒和高尚的主題,你是會選擇做一個現實世界裡的弱者還是原始叢林裡的王?他就不能在現實世界裡同樣叱咤風雲嗎,他就不可能确實真的永遠無法融入阿凡達的群體嗎?作出的選擇,是一定要用身份的設定來論證他的合理性讓觀衆接受嗎,那我們所感動的所珍視的“良知”與“覺醒”,會不會也隻是特定情景下的産物呢?殖民者和被殖民者都會有無數的擁趸,他們在各自的價值體系裡都被認為是對的,身份設定給一切鍍上合理性,而我更想看看如果沒有這麼巧合,會有怎樣的答案。

寫的有些亂,技術層面的優秀有目共睹我也無力分析,情節層面就算有遺憾也絕對不至于不堪。不想說電影的真正偉大之處在技術之類的話,一部好電影就應該有技術和情節的雙重成就。但就沖着竟然還是難以抑制的淚水與回寝路上聽着蟲鳴把自己代入奇異星球的放空,它依舊是我心中的神片。畢竟,我們都在潘多拉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