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部分結局輕微劇透)
今天上午去看了首場首映,說來也巧,恰好沒課,加上之前看過小說所以去了,看完有很多感想,上午十一點半散場的電影到下午一點半真正開始動筆。看完整部電影的最大感受就是鋪天蓋地的壓抑中帶着強烈的希望萌芽,無論是對陳念還是小北,對方都是自己在那個特殊時間點後堅實的靈魂支撐,是可以将後背交給對方的人。因為是少年,所以才敢去做。
整個故事線和小說中描述的差不多,以高考前夕為切入點,以校園欺淩為主要抓點,展開了陳念與小北的糾纏。從2011年5月到7月,故事主體時間在重慶展開,短短六十天見證了兩位少年之間的遺憾和美好。
一、鏡頭的使用
因為各種現實原因,影片中很多暴力血腥的場景都被處理了,或被剪輯,或被虛化,雖沒有實打實的出現,但也能感受到在欺淩現場的痛苦。
人物的經曆是故事的重點,講完主角的故事是兩個小時電影的最最最基礎的目标,講好主角的故事才是考核電影質量的基本指标。
攝影擅長運用手拿鏡頭,跟随主角腳步一步步走向眼前的道路,抖動是步幅,也是心境。攝影也特别注重特寫鏡頭,各種面部特寫,要不是各位演員抵得住,可能真的崩了,連細紋都拍得清清楚楚。
近景和遠景,特寫和全景,人物和環境,兩兩匹配。觀看過程中,我完全沒有因為鏡頭的原因覺得這個點鏡頭應該指向哪兒,沒有因為鏡頭的遠近、景深、囊括内容多少等方面的處理不當而造成的觀影不适。鏡頭會讓你更快的融入編劇為你創設的情景中,那個初夏,那個高考,那個小屋,那對少年,沒有強行進入場景的突兀感。場景之間的轉換也很少有銜接不當的情況,前前後後都會有一定的呼應,整個故事情節改的很好。
二、背景音樂的運用
背景音樂是在今天淩晨發布的,在專輯裡一共有十首,配合着不同的場景,就音樂本身而言,鼓點和管弦樂器相配合,激蕩和緩緩相結合,不難看出不同節奏的變化和不同氛圍的使用。其中有兩段堪稱全場最佳,也是兩位主演情緒爆發和克制結合最好的體現。
當電動剃刀響起,小北拿起,為陳念剪去沒有發型可言的學生頭。兩位主演,沒有對話,隻有背景音樂在耳邊環繞。小北親手剪去了心愛女孩的頭發,不像以往學生時代裡因打賭輸掉的男生偷偷剪去前桌女生頭發場景的調皮。小北本想好好保護眼前的女孩,卻混着血和淚,一聲不吭的剪去了女孩的頭發,也剪去了兩位對世界留下的最後的溫存,留給外面的是渾身布滿傷痕卻堅韌的外殼,真正的溫情都留在那個小破房子裡獨有兩人共享。
高考結束,陳念以632分走入了人生又一段光明的路途,小北以刑事犯罪178号縮在看守所裡透過窗戶窺探外面的陽光。年輕警官求真相,年老警官滿無奈。最後長達幾分鐘的兩位主演的對峙,同剪發一樣,沒有語言,對視,流淚,無奈,理解,攜手,共伴。嘴角帶笑,雖苦但值。
對峙,沖突;無言,信任;緊張,緩行。音樂賦予了每個環節不同的行走速度,将抒情深深的藏在了少年的故事中。高考的緊張鼓點,讓每個曾是學生的你回想那段驚心動魄的時光;舒緩流動的鋼琴聲聲,走進電影中短暫的美好時光。
三、結局的改編(此部分有劇透)
和小說不一樣,陳念沒有去上大學,小北也沒有被判重罪。無聲的對峙和理解,陳念和小北坦誠了。坐上刑車,在立交橋上奔向兩個路口,你我雖不同路,但慶幸同行,也将共伴。從2011年7月到2015年春夏之際,四年牢獄之苦。陳念成為了一名教師,用她的力量守護班上的女孩,小北依舊走在身後,守護着“第一個問我疼不疼”的女孩,世間最美好的存在。
丢掉了光明的未來,但伴你共享牢獄時光,我不虧。背上了沉重的罪名,但護你堅實走向世界,我不悔。
寫了近兩個小時,回憶、整理、挑選、撰寫,文筆不好,卻是我最真實的感受。兩位主演沒有耗費大衆對他們的期望,冬雨是正常加超常發揮,千玺演活了小北,這就夠了。
不知道這部電影最後能走向哪裡,最後能面向哪些受衆,可能是周末打發閑暇時光,可能是某個相關行業的工作者,可能是親身經曆者。也許很多人都沒有經曆過,不清楚這部電影會帶給他們多少揭開傷疤的疼痛,但希望電影能走出去,在七年修訂未成年法的關頭,多多關注校園裡的學生吧,他們面對的不隻有考試,還有很多可見或隐性的校園欺淩或暴力等沒有發現的隐性面。電影對于這些事情會有多少幫助,現在的我們不知道,可隻要有人做了,終歸會有回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