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認命,就是哪吒的命。”

...

圖片發自簡書App

魔丸,對于元始天尊而言,不過是一個終将毀滅的妖孽。

可是他對于李靖夫婦而言,是懷胎三年寄予厚望的兒子;對于太乙真人而言,是相處兩年悉心教導的徒弟;對于敖丙而言,是雙生卻又注定相克的朋友;對于哪吒而言,是不遭受雷劫便無法擺脫的宿命。

最初的他渴望親情,可是父親卻為了就他而離開去往天庭,母親為了給他積福,日日夜夜忙于降妖除魔。

後來的他渴望自由,可是他卻生來囿于一小方天地,困于狹窄院落,每日隻能坐于牆頭,望着大海。

最初的他不懂,為何有人生來便被束縛,當他終于偷跑出去後,卻發現百姓們都怕他、讨厭他,他似乎懂了為何不能出門,可是他仍不懂,他為何遭人唾棄。

既然你不喜歡我,那我也不喜歡你們好了。這是一個天真爛漫的孩童最初的想法。

...

圖片發自簡書App

他最初通過惡作劇尋找存在感的方法,可是時間愈久,他的心理也就越扭曲。他用最原始的方法反抗每一個喊他“妖怪”的人,這樣的做法導緻怕他的人更多,最終惡性循環。

他天真率性,可疏于管教,百姓們因為成見,對他厭惡萬分,一步一步激發了他的魔性。

他以為他是靈珠轉世,卻在最後被告知是魔丸投胎;他以為乾坤圈是師傅送給他的禮物,最後卻發現是給他帶上的枷鎖;他把敖丙當成最好的朋友,而最後的敖丙隻是想要踏着他赢得百姓愛戴。

一個又一個騙局,一次又一次打擊,一個又一個指責,讓他戾氣滿身。

他隻是一個孩子,他不懂圓滑,不知世故,他任性妄為,隻因世人不懂包容。

...

圖片發自簡書App

“别掙紮了,這是命中注定。”

“我命由我不由天!”

生而為魔,這是命,可既然這天道不公,那他何須認命。

電影中亦或是現實中,皆有太多命運不公的情節,有的人屈于現實,有的人尋求改變;有的人跳出命運畫的圈子,有的人卻堕入無盡深淵。

世人皆有命,申公豹潛心修煉,卻因妖獸出身而無法成為十二金仙之一;敖丙出身即是在海底煉獄,縱有靈珠加身,縱使救下李靖夫婦和太乙真人,卻依然被诋毀。

可出身雖然重要,但路卻是自己選擇走的,人們心中的成見縱然是一座大山,但你也不能否定“愚公移山”是錯的。申公豹若一心向佛,又何愁永無出頭之日,敖丙若一心向善,終将感化天庭,帶着龍族離開海底煉獄。

...

圖片發自簡書App

看完《哪吒之魔童降臨》,最深的感覺就是在這一次的改編中,哪吒終于不需要“割肉還母,剔骨還父”了,他亦不再是曾經那個戾氣滿身無依無靠的少年,這次的他縱使遭遇天劫,但是有父母的疼愛,或許對于這個内心敏感不安的少年,這才是最好的禮物。

中國古典神話中,我偏愛兩個英雄:一個是花果山靈明石猴孫悟空,一個是陳塘關戾氣少年李哪吒;他們一個踏淩霄碎南門齊天狂傲,一個削筋肉斷肋骨獨守陳塘。

這次的改編雖與傳統形象不符,但無疑是成功的。

若你看了這部電影,一定會激起你心中對于現狀的不甘,激起曾埋在你骨子裡的熱血,趁一切都還來得及,為未來奮鬥吧。

感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