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得不承認,迪士尼終于在真人翻拍電影這一條看似可以安全圈錢的坦途上翻車了。

盡管迪士尼在十年前由「愛麗絲夢遊仙境」所開啟的真人翻拍電影風潮獲得了大量褒貶不一的評價,但憑心而論,過去十年中的這些真人翻拍電影,也許因為改動過大導緻打破了部分原教旨粉絲心中的美好、也許相比原作無甚突破純粹圈錢、也許因為選角失誤導緻畫風崩壞,但由于有着經受住了票房考驗的劇本架構和深入人心的經典角色兜底,他們總還能保住劇情上的基本盤;而要論“如何在經典作品的劇情基礎上把一手牌打得稀爛”這一點,近日上映的蒂姆伯頓版「小飛象」恐怕還是唯一一個達成此壯舉的迪士尼真人翻拍作品。

形式的創新:“翻拍”+“續作”

首先,在評價真人版「小飛象」時,我們不得不談一談原版「小飛象」本身。盡管作為迪士尼早期動畫長片作品,「小飛象」早已成為無數人心中的一代經典,但歸根結底,它其實并不像其他迪士尼早期作品那樣天生具有适宜翻拍的DNA。問題主要産生于原版動畫的劇情上:不同于我們現在所看到的真人翻拍版,原版動畫的劇情更加專注于“小飛象在遭到排擠的環境中習得飛行技能、并憑此技能讓自己和母親都在馬戲團過上富足的日子”這一點。以原版動畫那短短一個小時的時長和幼兒動畫的定位來說,這一缺乏轉折的直叙劇情和單純簡單的人物動機放在電影中還顯得相得益彰。但如果迪士尼要在現階段以此為基礎推出一款真人翻拍電影,這一故事脈絡顯然無法像其他幾部翻拍作品(如「美女與野獸」等)那樣略微補充一些角色設定/增加幾首原創歌曲便能依靠情懷加成在粉絲群體中收獲無數好評。

正因如此,真人版「小飛象」采用了其他幾部真人翻拍電影完全不敢走的新路子:将“翻拍”和“續作”同時塞到一部片子裡。在本片中,前四十分鐘是對原作删繁就簡後所濃縮而成的原版「小飛象」故事,相比于原版電影,在這一部分中(以下内容可能有輕微劇透,但請相信我,這部片子劇不劇透都完全不影響觀看體驗):小飛象的媽媽并沒有遭到馬戲團裡的其他大象排擠(因為本片偏向寫實路線的設定導緻所有動物都不會說話);嘲諷小飛象的飛鳥們的戲份被徹底砍光;提摩太的戲份幾乎被砍光,之所以是“幾乎”,是因為提摩太仍然以一隻小白鼠的形象在部分鏡頭中晃了一圈,但是其與小飛象全程無交集;小飛象最終依靠兩名人類小孩主角的幫助習得了飛行而不是提摩太的幫助。當然,除了大幅砍掉了小飛象的媽媽和提摩太的戲份、删減了“動物會說話”這一基本設定、讓動物角色完全讓步于人類角色之外,整個前半部分還算是基本還原了原作,尤其是對于原作結尾的還原:小飛象獨有的飛行技能讓馬戲團财源廣進,同時也讓自己也走上了一條心甘情願地以高等奴隸身份為馬戲團老闆賣命之路。

在之前觀看原作時,我個人就對這一結尾略有不解——難道所謂的Happy Ending就是“全家人一起安心做穩了奴隸”麼?這種結局除了讓大家今後可以更加心安理得地觀看動物表演、并給資本家們培養出更多的潛在順奴之外,對小朋友們還有什麼有益的教育意義麼?

顯然,真人翻拍版也發現了這一問題。因此,本片後半部分的劇情則幾乎完全回答了大家對于“小飛象一炮成名後到底會怎麼樣呢?”的好奇,以全新續作的形式展開。盡管我個人十分佩服蒂姆伯頓導演采用了這一在迪士尼真人翻拍電影中從未有過的大膽創新,但後半部分的内容卻幾乎将前半部分隐隐乍現的硬傷部分無限放大,最終,它們仿佛像片中最後那場燒毀一切資本主義造物的大火一般,将觀衆對于「小飛象」原作的情懷和對于真人翻拍版的期待燃燒殆盡。

...
甘于做一名高級奴隸的小飛象
内核的萎縮:怎麼小飛象看上去這麼像一條狗呢?

既然片名便是“小飛象”,那麼這部電影在劇本上的問題恐怕離不開小飛象本身。在原版動畫中,小飛象從頭到尾都是一個被血汗馬戲團用來牟利的工具,而非一個鮮活的生命。本次的真人翻拍版顯然急于推翻過去的結局,為小飛象的“象”權正名,并在影片最後安排小飛象和母親歸隐山林、共度餘生。然而,諷刺的是,跳出影片中的故事本身,從劇情結構上來看,小飛象卻俨然隻是一個用于聚合其他角色故事線索的工具,從而使得本片在小飛象的工具化使用上與原版動畫有着異曲同工之妙,隻不過在原版中是戲裡的工具,在真人翻拍版中則是戲外的工具。

不同于原作中以象的視角推進叙事,本作中則更多聚焦于人的視角——尤其是男主的兩名孩子的視角。在新增的這兩位兒童主角之外,本片還需要勻出筆墨用于刻畫男主霍特、高空女王柯萊特、馬戲團團長麥克斯等角色,想想看:在迪士尼去年年底的「胡桃夾子與四個王國」中,整部電影花了一個半小時來塑造一個愛好科學的理性大女主形象——還沒怎麼塑造好,而在「小飛象」中,導演不僅要首先交代好小飛象和母親的原作故事線(為此母親和其他動物的戲份還被大大削減),還要講好小女孩米莉的成長線(诶?小女孩從頭到尾不都是女強人麼?哪裡有成長?)、單親父親面對子女的教育線、單親父親邂逅反派陣營美麗女星煥發第二春的愛情線,甚至于還要設一條小資本家馬戲團團長勘破大資本家的虛僞狡詐重拾人與人羁絆的個人升華線。

在一部明确以小飛象為主要賣點的電影裡,強行塞入如此繁雜的角色陣營和故事線索的結果都是:沒有一位角色立得起來,幾乎沒有一條故事線索讓人有代入感。導演想要表達的東西太多,但似乎又受限于「小飛象」本身的故事結構,難以将所有想法通通施展開來。故事中某些角色和設定就略顯多餘,例如:男主的獨臂設定,馬戲團團長的小猴子,乃至于男主的兒子這一整個角色——你們真的記得他在片中單獨做出了什麼具有不可替代性的舉動麼?

而在原作中就大放異彩的諸多經典角色,在新增角色的戲份擠壓下,要麼戲份被删得一幹二淨、要麼淪為了單純的道具。最為令人感到諷刺的是,本片唯一真正讓我鼻頭一酸的部分,恰恰是戲份相比于原版被删減到所剩無幾的大象媽媽和小飛象無言别離的場景。

即使小飛象作為核心角色保留了大量戲份,為了實現小飛象原有故事設定與新增的寫實故事背景之間的融洽共處,本片删除了“動物可以相互之間說話”的這一世界觀設定。雖然在原作中,小飛象本尊也并幾乎沒有任何台詞,但他身邊那總是會幫他出頭的小老鼠提摩太以及在備受排擠的“辦公室政治”中保護他的自尊的大象媽媽,都讓人覺得似乎小飛象所處的環境沒有看上去的那般孤獨和冷漠。而在真人翻拍版中,有關小飛象的個人情緒和人際溝通的戲份往往讓位于其他人類角色之間的交流,從而讓人不禁隐隐有種本片也和馬戲團團長一樣隻是單純利用小飛象的名号吸引眼球、而對其内心世界不管不顧的錯覺。由此一來,小飛象的故事内核也就由原作中的“懦弱主角成長記”淪為了“人類主角團幫助弱小動物尋母”的三流寵物電影橋段。

...
小飛象為什麼在這部電影裡變得這麼像一條狗呢……


「小飛象」,是一部經典動畫;蒂姆伯頓,是一位好導演。這兩者的結合,配合上緊跟時代的視覺特效、強大的演員陣容,為什麼就能變成現在這個樣子呢?我百思不得其解。

大概,這部電影和去年的「胡桃夾子與四個王國」(雖然不是完全意義上的翻拍電影)這兩部電影的翻車現場,也許真的值得迪士尼在一路狂奔将經典回鍋重制之餘好好反思一下,到底什麼才是我們真正需要的真人翻拍電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