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網友曾經問道;“像這種換湯不換藥的青春故事,到底是憑什麼占據市場而不倒?”

翻了翻評論,有一個評論吸引了我,

“年齡越大,越喜歡回憶往昔;人越成長,越覺得青春彌足珍貴。所以,像這樣販賣一代人集體回憶的青春片,總是會有市場的。”

就拿最近以“彪悍”二字火爆網絡的《人不彪悍枉少年》來說,隻有你想不到,沒有你做不到的。什麼擺八卦陣集體作弊、偷拿考試複習重點、假扮大學生做家教等等,真的是應了那句台詞;“沒有彪悍的18歲,何以談人生?”

...

《人不彪悍枉少年》

當然,它的“彪悍”遠不止如此,比如我們的女主角楊夕,一個大大咧咧,行事風風火火的學渣,成績倒數不說,卻還整天和男生打成一片,完全一副女漢子的形象。

可就這樣一個女漢子,老天爺卻顯得格外疼愛。一個“溫暖如玉,青梅竹馬”的李漁還不夠,還來了一個“放浪不羁,理科天才”的花彪,這簡直是《最好的我們》和《你好,舊時光》的結合啊!難怪屏幕前的少女們都在感歎蒼天不公。

讀小學的時候,看着《家有兒女》,覺得老天爺欠我們一個劉星:升到初中,看着《小别離》,又覺得還欠我們一個張小宇:好不容易升到高中,看着《最好的我們》,又覺得老天爺不隻欠我們一個餘淮,還欠我們一個張平:

上了大學,看着《你好,舊時光》,又覺得老天爺還欠我們一個很重要的人,那就是青梅竹馬林楊。現在,看着《人不彪悍枉少年》,我們又覺得老天爺欠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為什麼就沒有給我們一個如此彪悍的青春?

因為,比起他們的高中生活,我們的實在是太low了。就拿考試來說,為了拿到參加聖誕節的參加資格,居然想到用八卦陣作弊,小夥子你這是師承何處啊?還有為了提高月考成績,即然偷拿考試重點,真的是還能更過分一點嗎?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看到這一幕,心靈是受到一萬個撞擊的?跟我們的考試比起來,他們真的是抄的太明顯了。哪像我們,考個試搞得像監視犯人一樣,不僅要過安檢,還有監控時不時的監視你的一舉一動。你想要作弊,我勸你還是省省吧!

不過,看着他們奇葩的作弊手段,仿佛一下子把我帶進了《天才搶手》這部電影裡,重新感受一下女主高超的作弊手法,什麼橡皮擦傳送答案、鋼琴節奏傳送答案和條形碼傳送答案。

這麼一看,我們的作弊手法簡直是個小兒科,所以,屏幕前的你,還有什麼勇氣去作弊呢?分分鐘被發現的節奏,又何必铤而走險呢?

...

《人不彪悍枉少年》

記得劇中有一場楊夕全班去看黎明演唱會的戲,我不知道這一段戳中多少人的内心,反正我是被戳中淚點了。18歲的我們,總夢想着要是可以看一場自己偶像的演唱會,人生也就沒有遺憾了。

可是,現實總是像花彪李漁一樣,因為忙着學業,不得不暫時擱置一邊,絕不會像二條一樣,随随便便放棄月考,隻為看一場黎明的演唱會。也更不會像《你好,舊時光》裡的米喬,為了看陳奕迅的演唱會,依然選擇曠課。畢竟,誰也不會拿自己的人生開玩笑。

但我們往往就是米喬,看見自己被偶像握手,而高興的不知所以,又或者像二條一樣,拿着偶像的簽名照,就像考了雙百分一樣驕傲。又或者是像楊夕他們班一樣,因為可以和偶像通電話而為之瘋狂。

你可以說這不是我們,卻也是最真實的我們。看起來忍着壓力,被限制了自由,但18歲的我們,卻是被人羨慕的青春年少。

你們可能會問我,為什麼我會如此喜歡這部網絡劇?這裡有兩個原因:

...

《人不彪悍枉少年》

一是這部劇設定的時間,對的,1996年。那可是我剛剛出生的時間啊!無形之中多了一分親切感,讓我不由自主的喜歡上了如此彪悍的青春劇。

二是因為花彪,李漁和楊夕這三個人設。現實中的我們可能是花彪,也有可能是李漁,但絕對是楊夕。畢竟,比起花彪和李漁,楊夕是最不懂事的孩子。可這不就是當年的我們嗎?沉迷漫畫和小說、和爸媽吵架頂嘴賭氣幾天不回家、會使壞闖禍而不知悔改……

即便如此,不懂事的我們,也和楊夕一樣,站在高三這個人生分叉口,不得不為了自己的人生而逐漸“懂事”起來。為了考上大學而夜以繼日,挑燈夜讀。

所以說,楊夕這個人設,像極了大部分的人生,還不知道什麼是懂事的時候,卻被世界和人生逼着、趕着,不知不覺地懂事起來。

我不敢說大家都想成為楊夕,但相對于其他人設,她應該是最為幸福的人了,有青梅竹馬李漁,還有可以一起瘋,一起玩的同桌花彪,還有可愛的父母哥哥,更有親密無間的“飛車五人組”。

...

《人不彪悍枉少年》

而我們的李漁,卻是一個在“懂事”面前不會抗争的人,可是性格原因,又或許是因為從小在單親家庭長大。但是這樣如此的懂事,看着讓人不禁有點莫名的心疼。

我們都說在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内心大都是敏感而又隐忍的,這一點在李漁的身上表現的非常出突。

他會因為别人一個眼神,一句話,而清楚地知道自己進退的分寸。他本是一個需要被愛的人,卻又不得不忍受自己最在乎的人離自己而去的悲傷。

他一如既往的懂事、終究沒有換來媽媽回到自己身邊,爸爸清楚地記住自己的鞋碼,楊夕沒有堅定地喜歡上自己。

看着這樣的李漁,我好想對他說:“與其這樣傷害自己,還不如像楊夕一樣,做個不懂事的孩子,那樣至少不會活的如此憂傷”。

不過,相對于無父無母的花彪,他們卻是最幸福的人。因為,他們不用像花彪一樣,早早地與社會打交道。隻要安心在爸媽的保護下成長就行了。

可是,花彪不一樣,他不僅要照顧年邁的奶奶,還要為了生計不得不去搬磚,清理化糞池,甚至還冒充大學生做家教。

尤其是看到他為了要回奶奶包子鋪的一半租金,他答應收租的社會大哥去幫他催收遲遲收不回的欠款時,内心久久不能平靜。

他本該是那個被保護的人,卻被生活逼着不得不學會自己保護自己。這樣的早熟,比起李漁,更加讓人心疼。

...

《人不彪悍枉少年》

畢竟,這早熟的背後,是說不清言不盡的酸楚和苦澀,可是一旦想起他說的;“有那時間羨慕别人,不如去選擇自己想走的路”,似乎這一切,都變得不在那麼重要。而我們,因為有了花彪,而得到了一次性全部的治愈。

所以,不管是像花彪一樣有着千瘡百孔的生活,還是和楊夕一樣平凡卻被愛着,又或者像李漁一樣習慣了陪伴,卻又舍不得分離。這些都是屬于我們自己的青春故事。即使這是1966年的青春,卻也是我們彼此最美好的模樣。

這也是我喜歡看青春劇的原因,那些青春的彪悍與懵懂青澀,可能早已離我們而去,但是我們可以透過他們的故事,重新感受一下我們如此彪悍的青春故事。

在這社會摸爬打滾的生涯中,在看清生活真相之外,我們還能依然熱愛生活。還能帶着我們最初時的勇氣和鬥志繼續自己的路程,而那個自己,依然在這裡。

所以,現在的你,還記得當年彪悍的自己嗎?歡迎在留言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