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g Mike,這部電影的男主角,身高體胖的黑人男生。讓我在這部《弱點》裡深深地記住了這個男生。而他從充滿毒品、性、歧視白人的黑人社區裡,到富麗堂皇的白人家庭的豪宅,從一個膽小、懦弱,不喜歡表達的男生,到一個逐漸開朗,并且成為被密西西比大學錄取的橄榄球運動員。這一切的一切,都是來自,愛。


...

陌生人跨越種族的友善,接納與愛是本部電影的主基調。而這也算是正能量電影,也算是美帝對外的價值觀輸出之一,把美國白人好好的贊美了一番。而整部電影也是一個黑人小孩被白人家庭救助并收養後,逐漸成長為一個橄榄球運動員的故事。

Big Mike在父親自殺,母親長期吸毒的情況下,從小開始便被寄養在别人的家庭裡。而一次偶然打籃球被教會學校的籃球教練cotton挖掘進入教會學校。内向、不苟言笑的mike,在學校顯的很不入群。雖然從小生活在黑人社區,但是mike還是保留了一顆善良之心、感恩之心,這從後來mike幫小女孩推秋千,體育課後幫忙撿垃圾可以看的出來。

而作于富裕階層白人陶西太太一家,在一次晚上看到正打算去體育館過夜取暖的mike,便心生恻隐之心,帶領全家接納這個男人小哥成為他們家庭的一員,協助這位黑人男孩讀書、供他上學,吃和住。并且鼓勵他往橄榄球運動員發展,并被密西西比大學選中。當後來mike誤解陶西太太一加收養他的目的,是想利用他。而善良的陶西從黑人社區找到mike,并和他席地而坐交談,最後将mike送到大學讀書。好正能量的故事。

愛,似乎才能解釋清楚,陶西太太一家做這事的出發點原因。信仰的驅使和家庭成員心地善良,再加上mike本身的争氣,共同促成了整個故事的發展。

信仰的驅使,從mike被好心的鄰居發現運動天賦開始,教練cotton說服學校接納他,理由就是mike也是基督教,我們是教會學校,所以學校接納這個家境貧寒的小哥。在美國信仰的力量比你想象的要大得多。到後來同屬基督教的陶西太太救助mike,也是出于自身的信仰。甚至感覺有時候信仰的力量要高過法律。

當陶西太太救助mike回家的時候,家庭其他成員接納的态度,也讓mike收獲到了從小缺失的家庭愛。 陶西太太從開始的救助,到後來教導mike打橄榄球,到後來的貪心開導,教導mike人生的道理。從始至終,陶西太太都非常尊重mike自己的想法,雖然一直的安排都是想引導mike去密西西比大學,但是後來她依然選擇向mike解釋并取得對方的諒解。

陶西太太的丈夫是最先發現mike的,到後來講述一個故事來啟發mike完成論文,取得GPA2.85的成績,感覺是一個非常睿智且默默付出的角色。

柯林斯雖然之前對于媽媽帶回來一個黑人小哥不是很情願,但是後來也慢慢地發現mike的閃光點并接納了他。而SJ更不用說,他還太小,不懂什麼種族歧視,隻是覺得有個不錯的同伴,古靈精怪的sj也用自己的人小鬼大的性格逐漸影響着mike,也讓mike逐漸開朗起來。教導mike文化課的蘇老師、給mike由打D到B的老師,一個個mike身邊的人都在無私地幫助他。

而作為mike本身來說,他也是自帶光環的。身高接近兩米、高達威猛一眼看上去就不是普通人,絕對是做運動員的料。陶西太太第一眼看到他就覺得他是做橄榄球運動員的料子,所以我相信這既是心地善良,也有稍許利益考量。

這是一關于親情、關于成長、和愛的一部影片,而這個既有家庭的愛,也有跨越種族無私的愛,有很多有運動天賦的黑人小孩,沒有mike這麼幸運,獲得這麼好的家庭救助。這種美好品質的人,在我們國家也有很多,人之初,性本善。我相信這種愛,也是全世界共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