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爱敦煌(2023)的剧情介绍
吾爱敦煌(2023)的影评
没有看预告,直接看的正片,本以为主线是要讲敦煌莫高窟的考古发掘过程,实际上更多的是讲敦煌院长樊锦诗与莫高窟相关的人生经历,从一个意气风发的刚毕业学生,到满头白发还依然不舍离开的老奶奶,她的这份几十年的坚持,很让人动容。敦煌这个地方是 ...
电影二刷。本人第二篇影评,我最近对苗(陈)月(瑾)老师真是爱的深沉。这部电影很难以整体去评价,一部有很多问题存在但我依然喜欢的电影,我将喜欢的原因归结于人物本身的力量感和这部电影拍摄的克制感。下面流水账式的分享我的观看感受。一开头, ...
真是纠结啊,想打低分但于心不忍索性不评分了,真的很难评。感觉电影拍的不像电影,也不是人物传记、历史纪录、城市宣传,总之就是非常片面平淡索然无味。吾爱敦煌看的我无爱敦煌了,看完都不敢去敦煌,怕呼出的二氧化碳让景点消失,感觉买几本书看球 ...
第一步,给优秀女性安上“先生”的头衔,作为尊称。强化“先生”等同于震古烁今、卓越不凡、经天纬地的概念。实则强化男性特质的正面意义,流露出Call you by my name的傲慢。当用我的名字命名你时,第一性和第二性、主体和客体、 ...
看不了,制作团队从导演到宣发,都是文盲;或者是故意的不尊重女性的人。姐妹们一起抵制这部电影!很优秀的女主演,可海报中的“先生”两个字实在是让人遗憾。意识形态不尊重不发自内心地承认女性在文明建设中的成果的话。电影可以不用拍的。还有微博 ...
文:冰红深蓝这次上影节,出于对敦煌艺术文化的喜爱,我迫不及待地观看了华语新风单元的新片《吾爱敦煌》。就在前年,我刚去过向往已久的莫高窟,片中不少熟悉的场景都让人倍感亲切,洞窟中的壁画、雕塑迎面而来,敦煌两千余年的悠久历史透入心底。但 ...
《吾爱敦煌》是我在上海电影节看的第一部电影,没想到完全超过了预期。而且刚好就坐在陈瑾老师主创团队那一排,谁懂!她全程坐在我们旁边一起看电影,中段开始就看到她一直在默默流泪啜泣,真的好真挚。官方发的图 陈老师太美了映后也是如此真诚,短 ...
前年刚去了向往已久的敦煌莫高窟,片中不少熟悉的场景让人倍感亲切!影片别出心裁地将演员诠释、历史影像与当下实景相融合,相当全面地呈现了樊锦诗老师献给敦煌的华彩人生,也勾勒出了敦煌研究院半个世纪以来对莫高窟充满艰辛的保护、研究、修复与数字化传播的历程。陈瑾的表演入木三分,令人恍惚间产生她正是“敦煌女儿”本人的错觉。在守护敦煌的同时,樊锦诗也在辛勤发掘和培养着新一代驻守敦煌的人才与专家们,并努力平衡着家庭与爱情,这些均在影片中精到地彰显出来。而本片最终更落脚到了对所有观众都有激励意义的点:听从内心的召唤,发现并坚守一生的事业,将其传承下去,这样方能坦然面对自我,面对时间,面对生死。
3.5 临时收票凑场看的,预期并不太高但,确实被感动了。横跨半个多世纪,细致还原樊锦诗的个体生命史,同时也是敦煌艺术保护研究经年累月的迭代史。大二时就学到过樊锦诗的敦煌学研究,也曾去敦煌考察过一周,但没想到背后的人生经历却是这样的。难以想象那个年代的高知女性所做出的人生抉择,艺术与家庭难以两全。可能每个艺术生,都容易被这种人生的宿命感和抉择所感动吧。陈瑾老师的表演层次细腻,朴实无华,让我的心一直被击中。映后真情流露,多次哭泣,太真挚了。
2023 SIFF 6月10日首映,看完之后居然主演陈瑾老师从中间的座位站起来了——碰巧赶上了首映见面会。
2018年有幸去过莫高窟一次,再之后再也没能去过。每个人一生中都必须去莫高窟一次。樊院长把自己的青春,自己的大半辈子都留在了莫高窟。
主创人员都是女性,见面会上导演笑称这是个“杨门女将”组。客观来说 ,片子拍得一般般,比较碎,有一些细节,但好像又流于表面了。想说樊老师的爱情,想说她的奉献,她坚持的理念,想讲的太多,可能受时长所限,这些深讲了可能要3小时起步。我想,这几个大约可以分几个章节,不必按照线性时间。
非常盼望后续有更多类似的纪录片,毕竟,这是第一次个人角度聚焦出发的,且是一位女性,而不是以莫高窟这个宏观视角来叙事的片子(我发现这是东方的片子往往会被宏大叙事所困住的原因)。
不像电影,像文宣。
以及,请不要再把优秀女性称作先生了!
#SIFF 6/10 13:00 在翻新后的上海影城2号厅,电影结束后陈瑾老师站在台上泣不成声
看的首映,最大的彩蛋居然是首领本人光临现场!
#SIFF#非常动人,是文化备忘录,也是可歌可泣的女性史诗。影片以编年史的方式记录了樊锦诗女士走进敦煌继而为文化保护事业奉献一生的经历,并透过她的视角,呈现了壁画艺术的恢弘壮美。虽是传记片,影片也构建了有效的冲突,尤其是樊锦诗女士成为院长后与各方的交际与角力,将文化保护当成保卫战来拍。樊锦诗女士不言老的细节很生动,这既体现了对遗存的敬畏,也表明了文化赋予的力量。陈瑾老师的表演非常好,丝丝入扣。
全女性主创的片子,却要称樊锦诗为先生…… 女性要为事业奉献一生才能被尊称为“先生”,实在是有点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