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度空间TheyLive(1988)的剧情介绍
在未来的某个年代,人们的思维已经被政府机构控制,政府机构通过电视信号传输一种催眠电波控制人们的行动。但是一些不甘心被强权统治的人们研究出一种眼镜,戴上这种眼镜,电视节目里道貌岸然的官员就会现出骷髅般的原形……
极度空间TheyLive(1988)的影评
极度空间观后小记
极度空间这个翻译实在是烂,英文名‘they live’ 既有他们存在于我们身边的意思也有他们享受着生活的意思。这双层的的含义即为电影加入了阴谋论色彩也为电影注入了反消费主义内核,实在巧妙。我们先来说说他的第一层含义也就是阴谋论。很多 ...
这部电影至今没有生锈的痕迹
电影《极度空间》是导演约翰卡朋特的又一大胆尝试,影片中戴上眼镜即可发现生活中的一切书籍、广告、电视背后所隐藏的潜台词和意识形态,这不得不令人想起阿尔杜塞在1964年写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理论》。而电影《极度空间》将其内容转换成直观的 ...
反乌托邦题材,剧情疯疯傻傻,动作版的《一九八四》。但从另一个视角来解读可以说是双重嘲讽!也就是说社会底层的民众一直是用有色眼镜看着有权有钱的人!有权有钱的人都是如同外星人一样存在!控制着底层民众。PS:为戴眼镜一事,两哥们居然上演兄贵摔跤。。。笑喷~~~~
仍然想不通两个男主互殴那段为嘛那么长...
说明了当代意识形态是如何起作用的 意识形态并非模糊我们视线 而是建构一切现实的中介 论及当代意识形态 基础的预设就是应该放下马克思对于意识形态的纯否定性使用 去重新肯定意识内在的建设性基质 比黑客帝国走得更为“极端” 但请放下“形式大于内容”的执念 那一套评论方法虽难称过时 但已非唯一了
虽然有些地方非常糙,但不得不佩服卡朋特的想法真的很酷,戴上墨镜就能辨别是谁要把人类洗脑毁灭地球,所有的广告都变成“要听话,闭上眼,等死吧”,还启发了黑客帝国呢,就问你怕不怕!然后@陀螺凡达可 短评里的问题,齐泽克说过的,俩人为啥互殴那么久,因为接受真相是艰难并痛苦的(大意)
所谓的怪物就是个丑陋的资本家,只是在这里反映在了外表上,科技发达。人类是个无产者,艰难地抵抗资本主义的剥削。故事想法不错,铺垫太长,也讲的不深入,细节没到位,其实是搞笑片来着的吧
概念超前,针砭时弊,讽刺了当年美国的消费主义、享乐主义,以及对电视这种传播媒介的担忧,当年不是流行“电视人”的传播理论吗,电视所传播的拟态现实最终让观众停止思考、人云亦云、易于控制,当然当今时代这种理论过时了,取而代之的是对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恐惧,所以才有了黑镜。片中的墨镜,让所有异形原形毕露,而戴墨镜的主角是黑客帝国的先驱。本想打四星,但片中主角和黑人配角那段打斗太过冗长乏味,有拖时间的嫌疑,估计摔跤手主角想要加戏吧。这部戏延续了卡朋特一贯的低成本粗糙风,垃圾堆里找点流浪汉就开拍了。
3.5。第一部卡朋特。资本主义焦虑、反向殖民思维、极权控制的1.0幻想甚至带有仇富和反智色彩的社会意识杂交产物。所谓“They live,we sleep”,局限性无疑在于They和We的分立,但对Live和Sleep浅白大胆的呈现足以带来最直观的冲击力。B级属性真是双刃剑,决定了制作上被后浪超越的必然,也决定了气质的无法取代——和早期的范霍文一样,那种放任恶趣味于开创性奇观中自由飘散的气质,为他们所共有。
2.5。重看节奏好慢⋯针对意识形態机器、虚假意识的直白批判,直接扣在雷根政权;可是同时又以复製著雷根政权对外战爭路线的蓝波式扫射,对付毫无发言主体性的外星人们,主角也以十分老派的逃避主义、个人主义英雄(工人阶级)形塑,一口充斥性別主义的言语羞辱,喷在「丑陋」他者脸上。觉醒墨镜。Kurt Russell式反英雄——狼狈与笨拙——的一个高峰,如:反浪漫,主角与红髮女郎(Meg Foster,如Lauren Bacall有著Village of the Damned那些邪恶小孩或者Cat People的Nastassja Kinski的眼珠,构成的类外星人诡异形象)疑似將擦出爱情火花,但第一次被打下楼,第二次碰上爆炸,第三次发现她是反派;垃圾车翻找墨镜;跟黑人buddy打架的白痴段落(饰演主角的这位本身是摔角明星),打超久,只为逼对方戴墨镜⋯某种bromance的滑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