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糟糕的人Verdensverstemenneske(2021) 尤利娅生命的十二段律动/世界上最坏的人/Julie(en12chapitres)/TheWorstPersonintheWorld
世界上最糟糕的人Verdensverstemenneske(2021)的剧情介绍
世界上最糟糕的人Verdensverstemenneske(2021)的影评
章节体,很清晰的分段,像读一本书,一段有一段的核心情节与情绪。讲述方式有未来的自己旁白与当下对话时常会有第三方视角的插话感,让我意识到这是过去与未来的自己交叉出现对于一段记忆的不同注释。带有呼吸感的运动的镜头,时刻表示观众就是那个那 ...
This is exactly my point.这就是我要说的I'm trying to tell you how I feel,我在试着告诉你我的感受and you're defining my feelin ...
看完电影后,女主茱莉亚的性格不由的让我深思,电影的名称是《世界上最糟糕的人》,而女主茱莉亚是一个极其感性的人,从第一段的独白经历就能够看出来,茱莉亚是一个感性又极其自我的人,她相比较于他人更注重自己的感受,爱就留下来,不爱就离开,这 ...
当Julie说出:你五十岁还在给人倒咖啡这句话的时候,她真的是世界上最糟糕的人。Aksel说:我创作的漫画里的人物不代表我个人意志的表达,Julie也说了:我写的并不是我本人。当然作者创作出来的作品不一定完全是传记,可以是虚构。但是 ...
2021挪威剧情片《世界上最糟糕的人》,豆瓣评分7.9,时光网评分7.3,IMDb评分7.7。“三十而立”的电影版释义。影片故事并不复杂,简单说是一个迷茫混沌的女人与两个男人的爱情故事。影片虽然评分不错,但并没有太多可以打动我的地方 ...
生活的颜色太多太多,从每一扇窗望出去,世界都变得不一样。我好像突然就懂了四十岁的他魅力在哪儿,总是会聆听,站在那儿就是一个有才华的人,有自己的追求,有自己的执着,丰富的阅历于她而言都是那样的神秘舒适,她慕强,你也一样,跟这样的人在一 ...
我们这一代人,很矫情,明明爱过几个人,却总觉得还不够;我们这一代人,很胆小,明明年过而立,却总觉得自己还没准备好为人父母;我们这一代人,很迷/离,明明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却随心所欲的换着工作;我们这一代人,很艰难,明明随波逐流,却想 ...
错乱感很强烈,一切都是无端发生,若不是这N个小篇章,可能无法从第一页翻往最后一页世界上最晚好的人,任何一方面都比其他人要优秀,但这堆积起来之后,就显得太过单薄,做了好多的事,更是什么也没做她好像很需要一个人,当短暂的“爱情”过去以后 ...
何为自己?“世界这本书,我想多读几页”最近网络常用的流行句,如果说世界是本书,那形形色色的人就是书中的文字,有中文、英文、俄语、法语、日语等等,不尽相同的文字且伴随着有重复的文字,是不同的我们,也是相同的我们。站在30岁的起跑线,努 ...
评论区里嘈杂的声音述说女主如何不懂责任又或者如何迷茫又或者心比天高却live for nothing 这种视角在我看来是传统的 片面的且幼稚的 首先女主在事业上虽没有成就但一直探索自己想做的 她是优等生不停地换专业换赛道 尝试写作 ...
平庸却自命不凡、挑衅而不能收场、做梦但无法行动,如果这样就是世界上最糟糕的人的话,这个指控未免有点儿严重了。非常爱开灯后世界静止那一段,美好的恋爱总是写花、写城市、写天气和光,但全世界都不存在。有希望拿影后。
#TIFF 2021#总是想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等想清楚了却又错过徒留遗憾,世界上最糟糕的人也是世界上最常见的人。
每一个年代都会那么一两个足以代表整个世代的经典角色,约阿希姆·提尔和Reneta Reinsve就成功塑造了这样一个足以定义千禧一代的银幕形象。而在romcom极度稀缺的当下,这部片的存在更是太可贵了,哪怕它其实并非romcom
太适合我们这种自称反矫达人的矫情逼了,也可看作是自我意识强烈的矛盾体通过他者映射不断自反的修行之旅。读心术、魅惑术、时间操纵、幻影移行,用超能力放大爱情中最甜蜜和痛苦的瞬间,如拆毛衣般一点点收回纤细的情感火苗,积极的或消极的,彼此交叉缠绕,团作巨型的毛线球藏入历史的抽屉。奥斯陆的清冷与迷醉为这个寻常故事提供了最美的舞台,约阿希姆·提尔应该意识到,他的创作原动力来自于他的乡愁。
导演这次在氛围的营造上非常强悍,像女主角的这样形象,在我们身边可能随处可见,这样的形象不局限于女性,男性也大有人在,你甚至觉得这部电影就是豆瓣文青的群体画像。如果把这样的人设搬到男性身上,这个故事的观感就另当别论了,但在后me too时代这样的大环境里,这样的女性形象是一种潮流,抛开男权或者女权的眼光,但看这样的人物,真实到血淋淋了,她身上的焦虑是很多80后90后正在面临的焦虑,全世界可能都一样,不过是想追求自我罢了。
为后记追加一星,人间真实。男人都是薛定谔式的丁克,只有女人说丁克才是真正坚决的丁克,孩子意外流掉了比起悲伤可能更多的是松口气。不同的人生阶段想要的不同,30岁不想结婚生子,想感受更多激情,想被尊重被听见;40岁感受够了身体交流,想要更多经济上的富裕,精神上的共鸣,和真正懂自己的人对话…这都是没有错的人生。可以在不同的阶段,遇见不同的人体验不同的人生是非常棒的,而不是在差不多的年纪被社会被伴侣被家庭绑架去选择“别人”的人生。后记看到当时如果没有流产的“另一种选择”也算是圆满了。最羡慕的是女主不需要主动,就有更好的选择…感情进入倦怠期了就有艳遇,恪守不出轨原则新对象会主动靠近,意外怀孕了苦恼该怎么办,孩子自己留掉了,怀念ex懂自己,ex主动输出“你是一生挚爱”…是我这种高敏感被动人格眼红的人生
女主的感情线只是bgm,导演要讽刺和批判的是这种30岁左右摇摆不定的nominal feminism。女主表面上是女权作家,实际上只会在吃蘑菇后才会对父权做出反抗;表面上不出轨却实际上已经另有所属;表面上嚷嚷着不要娃实际上最后自己才意识到孩子是维系感情的木桩。一部名义/虚弱女权的打脸片,和爱情无关。
突然觉得,哪怕是在平权最好的北欧,三十岁女性的困惑依然是选哪个伴侣和要不要小孩,就挺让人丧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