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旦探戈Sátántangó(1994)的剧情介绍
“片长七小时却每一分钟皆雷霆万钧,引人入胜。但愿在我有生之年,年年都重看一遍。”——苏珊‧桑塔格开场八分钟的推轨镜头,已道出此片的史诗气魄。牛群从牛棚涌出,摄影机隔着一列破旧的农居追踪,有趣的是牠们一路盲目前冲,一路还试图交配。塔可夫斯基式的画面,却是教人屏息的典型塔尔风格,妙笔一挥预告一个集体农场如何走向灭亡。故事始于传闻已死的骗子重临村子,他要骗走农场收入,却给村民认定是大救星。接着上演一个悲剧,然后是一个讽刺故事。全片十二章的结构正如Krashnahorkai的原著,启发自六步踏前、六步退后的探戈舞,不同视角有时重复同一剧情。农场最终的命运暗喻九十年代初共产主义的破产,同时也是人类共同命运的观照。全片最精彩两段,一是担当叙事者的医生偷偷记录村民活动,他蹒跚买醉的跟镜,成为最感人的观影存在体验。另一段女孩虐猫,亦写下影史上有数的伤感时刻。没有故弄玄虚,一种交代故事的坦率,让演员在真实时间存在,让观众随他们的情态同步呼吸,个中有导演对电影最大的深情与敬意。七个半小时的每个镜头,个个都是不朽──没有想当然的静止,而是自有一种有机的内在节奏。像小津和德莱叶,塔尔深谙长镜头的真谛。这是必须去经历的,一生难逢的观影经验。
撒旦探戈Sátántangó(1994)的影评
长镜头和悬置的意义,永恒的时间,探戈,重复和闭环
长镜头和空镜的大量极端运用,将影像中被加速和切割的时间回归到最自然和原初的形态,这是对现实的回归,却也在另一种意义上宣告了时间的永恒存在——无论如何反抗,时间永远以其固有而缓慢的节奏运动,而这种流动在影片中被强暴地施加给观众:你必须 ...
关于这部电影我有一些话
他开始写道:“在十月末的一个清晨,就在冷酷无情的漫长秋雨在村子西边干涸龟裂的盐碱地上落下第一粒雨滴前不久(从那之后直到第一次霜冻,臭气熏天的泥沙海洋使逶迤的小径变得无法行走,城市也变得无法靠近),弗塔基被一阵钟声惊醒。1清楚记得上一 ...
个人记录:2023年10月
非常欣赏贝拉·塔尔对物的极为精细的刻画,对凸显出来的颗粒、纹理的兴趣,对物本身的而不是生活其中的人使用的物的兴趣:粗颗粒纹理的玻璃门,边沿清晰的蕾丝窗帘,玻璃瓶的质感,透光的发丝,毡衣的纤维,连雨也成为透光的线粒 。在这种刻画中,连 ...
我们不会起死回生
贝拉塔尔大抵是出了名的长镜头爱好者,与他在都灵之马中的风格非常一致。他的长镜头非常有个人的特色,机械式的漫长的平移、推拉或静止,结合沉默的人物与忧郁的古典乐或环境音,往往让他的长镜头有冷峻无情的意味,但又精准、流畅、自然,像是一把精 ...
这部影片我不能说它不好
黑白的影像以及影片所反映的内容已经很灰暗,阴郁,沉重了然后一些导演有意为之的拍摄手法也在给观众添堵举个例子,明显是洒水车或者其他什么方法人为降雨的长镜头给人的观感本就很不好描述,再配上难听的钢琴声实在是让人受尽了折磨然后整部影片排除 ...
长达450分钟的一部电影。无数长镜头。我真想知道当年公映时,电影院是包午饭么?
剃了胡子看,出电影院的时候已经有了胡渣。里面的动物都演得很好,牛、猪、狗、猫、猫头鹰,它们一定受了很多导演的折磨,向动物们致敬。至于人,人本来就是要相互折磨的,让他们死在这部电影里吧。
但愿在我有生之年,年年清明节都重看一遍? 12.4.4 / 13.4.3.5pm-0:30am / 14.4.5.7am-3pm / 15.4.4-4.6 / 16.4.6.7am-3pm / 17.4.3.7am-3pm / 18.4.5-4.6 . 今年不想看了,好累。20.4.5.7am-4pm / 21.4.3-4.4 /
我觉得吧,任何一个想拍电影的孩子看完,都无语凝噎
尼玛如果不是因为我今天啥事儿都不想干。。。。。。。。。。。
每一个看完的人应该都会长舒一口气,感叹道,终于看完了。漫长的时间和漫长的镜头把人逼到了绝境,作为观众和那些村民一样,落入一种连呼吸都显得过于喧闹的窒息体验中。这种极端的影像只可供瞻仰,却无法品味。
虽然我只看了2/3,我就当我看过吧。因为看过没看过,都没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