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乡(2021)的剧情介绍
他乡(2021)的影评
故乡为他乡 他乡为故乡
观影的时候觉得这一切都太熟悉了。煤矿工人下井出来后浑身上下都黑的发亮,穿着大胶鞋,头顶戴着矿灯让我想到在家乡看过的画展——这样一座因煤而兴旺的城市里有着数以万计的煤矿工人。小时候每次从家乡坐火车去外地,都要先坐小火车去到县里的火车站 ...
是他乡,也是故乡
机缘巧合,有幸在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的纪录片展映现场,看到了《他乡》这部片子。我看到了在时代的浪潮之下,一个不知名的湖南小镇,如何从一个繁荣的煤矿小镇退出历史舞台,而变迁的,不仅是这个煤矿小镇的命运,还有为它奉献自己的青春,在这里扎根和 ...
素材太好但导演的学力实在有限,没能真正发问或深入。散落的议题线头很多,是这座后社会主义废墟有机的丰饶;地方性特色也颇有一些,宗教色彩和武装干架的土匪遗风;想吃猪脚粉。
《他乡》有豆瓣条目了,欢迎在影展观看过的朋友留下你们的感受。
纪录片成片效果很好,很多年后《故乡的云》那段还是很戳。计划经济时代的煤矿开采的不计成本和精神价值,伴随着前几年「资源枯竭城市」的关矿浪潮和城市萧条。从南到北,煤矿,有色金属乃至石油,无一幸免。拥抱时代浪潮的几代人,最终浪潮褪去,只有同样的萧条。与北方的一城一厂作为对照,这些卫星城一样的小镇却真的无人问津。东北的故事被《漫长的季节》娱乐化消解,隐藏在杀人事件和猎奇社会新闻回顾中,同样,也有这样严肃的纪录片去投入温情的视角去记录了另外一种故事。没有骇人的凶杀案,只有若干个普通人被裹挟的人生。矿工如同浮萍漂泊的命运,回不去的家乡,被解体的他乡。为「集体」而存在的个人在市场经济里找自己「个体」的位置。而生活在经济已经一片死水的城市里,宗教和博彩如同唯一能被抓住的精神寄托,却恰恰是「精神已死」的绝望。
【半夏展映】这次半夏展映里看到的最好的纪录片。
期待看到更多创作者讲述自己的故事。这部片子和《椒麻堂会》给我的观感都像一场真诚的人生分享——关于个体,关于家,关于家乡。血脉相连与记忆连结的温情会天然冲散自上而下的冰冷审视。如果观众已经疲惫于高高在上的凝视下虚构出的苦难与挣扎,那真正从生活和历史中走出的创作者便将成为共情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