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仁波齐(2015)的剧情介绍
普拉村村民尼玛扎堆在父亲去世后决定完成父亲的遗愿,带着叔叔去拉萨和神山冈仁波齐朝圣。时正马年,正好是神山冈仁波齐百年一遇的本命年,小村里很多人都希望加入尼玛扎堆的朝圣队伍。这支队伍里有即将临盆的孕妇、家徒四壁的屠夫、自幼残疾的少年,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故事也怀揣着各自的希望。为了去冈仁波齐,这支十一人的队伍踏上了历时一年,长达2000多里的朝圣之路......
冈仁波齐(2015)的影评
西藏 希望 虔诚 悦纳
刚看完《冈仁波齐》,先去过的西藏再看的电影,给我最大的启发就是信仰到底是什么,不是神明和造物主,而是一种精神,一种愿景,在远方,你有多虔诚有多少恒心,穿越两千公里的距离,跋山涉水无问西东,存怀敬畏和善意,如果一个人能这么坚持,那还有 ...
漫漫人生路其实也是一场朝圣之旅
十分 像是看了一部关于家乡的纪录片 所有的一切 土木结构的房屋,墙壁上挂的唐卡,火炉、储物室风干的火腿和白炽灯泡…一切都是我记忆中的样子。作为一个藏族,其实我一直没有特别强的民族认同感,我的生活好像不止汉化更是西化了 ,咖啡取代了酥 ...
透着“安静”力量的朝拜
在小破站看的,评论区非常热闹。打算之后把评论区提到的《废奴》看了。说回影片,影片真的很安静,看完会对这一群人产生敬意,也知道他们是真的快乐和平静。结合之前看的《心流》,感觉非常符合书中的观点了。宗教信仰确实很容易让人进入心流状态。但 ...
冈仁波齐随笔
朝圣,无信仰者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事情,走在318国道上,叩首一千三百公里,只为了洗去心中的罪恶。当你决定朝圣时,你已经不惧怕任何事物了。既然这是一部电影,那就可以分为一部公路电影,更多的感悟应该是在路上,想到了家乡的亲人,想的了曾历经 ...
精神的洗礼
冈仁波齐,记得有一次去旅游,大巴车在路上突然停了下来,转头就看到一位老人跪在地上后又起来然后又继续跪在地上,后面有个老头????????推着车跟在后面,就这样慢慢的爬过马路我们的车子才启程。当时给我的震撼是相当大的,再然后我们到了寺 ...
信仰的力量
导演的拍摄风格,镜头都是大远景,不是为了单纯展现风光美,而是在如此壮观的环境中衬托出人类的渺小,如最后出现的那如蚂蚁般细小的黑色人物剪影。很少给人物特写镜头,因为导演强调的不是某一个人而是整个群体。看完电影很清楚导演要表达的绝对不是 ...
208赞排名第一打了一星的短评真的low 不尊重别人的信仰和文化 并且用狭隘片面的观点去加以评判
没错,跪着走完2000里的朝圣之路是愚昧的。可是,把大好人生用来买房买车,上一辈子班,和几百万人一起吸雾霾,吃地沟油,难道就不愚昧?我们都是深受环境制约的囚徒,只是住在不同的牢房里罢了。
有人觉得好看,有人觉得不好看,有人评价导演在消费信仰,有人抨击信仰本身的愚昧;这只是一种生活方式以及追寻信仰的方式,我们每个人何尝不是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中的朝拜者,用着自己的方式而已;终生皆平等,只是有人更虔诚。
纯粹一种猎奇的心态,这样的片子除了炫耀西藏这块招牌之外啥也没有
我在藏地生活过几个月,知道这是我不能碰触的题材。很多观众觉得导演在卖信仰,批判朝拜是种愚昧的行为,而这些批判者大多数是在大都市,挤着地铁过着朝九晚五生活,忙着工作愁着买房,以为这是生活的全部。被现代化与智能科技让自己忘了什么是信仰,更不知道信仰的力量有多大。而我不迷信,但我有信仰
纪录片等于真实,仿纪录片等于不真实的批评套路早已经过时,至于朝圣是否涉嫌猎奇之类说辞,强行切割观众,却忘记电影本身是世界语言,实乃刻板粗暴。名为《冈仁波齐》的电影,主体只是在通往冈仁波齐的路上,没有进入最后的转山,这才是电影的妙笔。关注结果,追求成功,恰好无法参透朝圣真谛
和其他藏语系导演作品一比就能看出短板。除去朝圣之路本身,几乎看不到想要探讨的东西。
对这一类的片子真的是情有独钟。导演花了一年的时间,跟着他们一路从芒康到岗仁波齐,可见诚心和用心,推荐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