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浪(2024)的剧情介绍
1963年是人口学意义上中国第一次“婴儿潮”,当年出生了近三千万人。当下,这批“婴儿潮”期间出生的人,即将退休,也标志着中国社会的老龄化将开启加速模式,预计到2035年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
纪录片《前浪》以此作为契机,将镜头对准老年人,通过长时间的跟踪拍摄,形成《不老爱神》《爱人》《明天会更好》《监护人》《母亲写作计划》《洗澡》《顺水行舟》7集内容。影片记录了这群老年人所遭遇的爱与痛,揭示了老年生活的真实图景,也是上海这座重度老龄化城市的一个切面。我们希望用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故事去解答,去缓解公众对老年人的刻板印象,从而可以把老年人当成一个“人”来看待,这是一个文明社会的良心,也是《前浪》这部纪录片的初衷
纪录片《前浪》以此作为契机,将镜头对准老年人,通过长时间的跟踪拍摄,形成《不老爱神》《爱人》《明天会更好》《监护人》《母亲写作计划》《洗澡》《顺水行舟》7集内容。影片记录了这群老年人所遭遇的爱与痛,揭示了老年生活的真实图景,也是上海这座重度老龄化城市的一个切面。我们希望用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故事去解答,去缓解公众对老年人的刻板印象,从而可以把老年人当成一个“人”来看待,这是一个文明社会的良心,也是《前浪》这部纪录片的初衷
前浪(2024)的影评
观纪录片《前浪》有感
这是我第一次进入形形色色的老年人的世界。人生一共有多少年?如果分为10年一个阶段,我们又能走过几个阶段?作为一个还未走完第二个阶段的人,我时常悲观的觉得人生好像就只是这样,为了活着度过普普通通的每一天。在平时生活中,我是一个很喜欢和 ...
徐老头与他的老妻拒绝温和地走入那个良夜
第三集学车的老先生,总是把“明天会更好”挂在嘴边。对于九十多岁的老人而言,明天意味着不可逆的衰老,病痛,或许住进养老院...这种情况下,“明天会更好”是一句自我安慰吗?我原本以为是的,但是在这句“安慰”的影响下,老妻挺过难关,老先生 ...
...
2009年,我和同学范士广一起,在老家养老院做了纪录短片。那个时候,我们并不清楚,这部学生作品是我们两人纪录片创作的起点。十五年过去了,他又熬出来了新的作品。看到他又用西川的这首诗,相信他又有了新的理解和突破。我们也老了,但那个少年还在身体里,依然向前,像潮水一样。ps第一集老年人相亲,你的牙齿看着蛮好的,内脏应该不错。我笑喷了,但随后莫名的忧伤,为人类也为我自己。
只要退休金够高,80岁还能吃到爱情的苦。
宜家真是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公司,那么多年为这些老年人提供了免费场所,希望政府能够提供更多供老年人聚会的场所
多年前,确实在宜家看到不少老年人,原来他们是在相亲啊,有人为了找个老伴居然会用十几年宝贵的时间泡在宜家,而另一头也看到过七十多的奶奶,十多年来多次独自自驾进藏,一次次出发去丈量去阅读,当你愿意面对自己的时候,才会懂得珍惜自己和时间。个人更愿意看到后者是如何度过晚年生活。
看了第三集。 90多岁的两夫妻说不害怕死亡,还可以出去玩。 90岁,可以走动 逻辑清晰 幸运福气
80岁了谈朋友一样要比退休工资比房子,中国特色的一生…伍迪艾伦看了会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