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物质》短评

一次幸运的机会,在马原课上张老师给我们播放了一部名为《暗物质》的电影,或许是因为我不是留学生的缘故,在电影前半部分没有产生多少共鸣,反而觉得这部电影的剪辑节奏上给我留下很多疑惑。但随着剧情发展,电影对观影者传达的剧本路线越来越清晰,感同身受的程度也便越来越强,直到结束后,我还对这部电影的结局意犹未尽。

如果你看过19年一度被捧上神坛的《小丑》,又或者是同年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的《寄生虫》,你很容易发现它们与这部07年《暗物质》的结局有极强的共通性——极具戏剧化色彩。《小丑》中亚瑟在脱口秀录制现场从鲜红色的西装外套里掏出手枪对着主持人莫瑞的脑门眼开一枪;《寄生虫》中金基泽在暖阳沐浴下的生日派对上拿起小刀往朴社长的胸口狠狠刺去;《暗物质》中刘星在同学心潮澎湃演讲的学术会上用手枪亲手葬送了朋友与教授的生命。这种突兀式杀人的戏剧化结局往往会让观影者觉得非常反社会与毫无逻辑性,但却正是因为这种没有逻辑性给我们带来的震撼感,才让我觉得特别现实。前两部电影以贫富差距作为背景,《暗物质》以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作为铺垫,将主人公的情绪从电影开头一直压抑到高潮爆发,最终导致悲剧的发生。

回到电影《暗物质》本身,刘星正如他名字一样,他想在留学生涯中有所作为,不辜负父母的期望,但自身“美国梦”的热忱被狠狠地敲碎在现实问题上。最热切的研究被给予否定,周遭的环境与自己格格不入,憧憬的生活离自己渐行渐远等等,越来越多的问题在刘星心里堆积,也就丧失了对这个世界的期待感与责任感,既然没有了责任感,那么对着陌生人的脑门开枪也可以无动于衷了。正如电影台词所说“宇宙不是无端爆炸的,它需要一个引体。”,电影的悲剧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