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剑恩仇录》是金庸的第一本书,那个时候还处于新旧武侠交替阶段,在那个时期,还不会出现像杨过,黄药师这样亦正亦邪的人物,多的是那种一身正气、舍己为人、处处完美的大侠,陈家洛旧属于这种类型,论文采,他考取过举人,后来进入江湖,他又成了红花会的总舵主。文武双全、英俊潇洒、地位崇高,这是一个多么完美的形象?

但是这个世界上没有完人,如果在现实生活中你遇到一个处处完美的人,你的反应不会是亲近,反而会是敬而远之,太过完美的人,让人觉得自惭形秽,无法接近。在小说里面也是,太过完美的人,反而让读者感觉不真实,因为没有受力感,也就是没有共鸣和代入感,会觉得虚伪、做作,不像是真实的人生,最终结果是弃坑而逃。

金庸当然不会这么笨,他当然不会塑造这样一个令人生厌的高大全角色,凡是成功的角色,身上不仅要有闪光点,也要有致命的弱点。

...

而陈家洛的弱点就是过分的书生意气。就好像读了很多年书的学生,步入社会之后,依然摆脱不了自己的书生气,思考问题还是用的书本上那一套,我行我素地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陈家洛就是这样,从小受到的是儒家的仁义礼智信的熏陶,这套在江湖上管用,可是政治上不讲这个,政治讲的是心机城府、波澜诡谲。

陈家洛有心光复汉人江山,然而他的理想抱负却与他的真实个性和人生经历有着难以避免的冲突。他可以是一个冲锋陷阵的将军,也可以是一个运筹帷幄的谋臣,可就是不能成为号令天下的一国之君,君王讲究杀伐果决,他却天真无邪。

在感情上,他是一个失败的恋人,政治上,他是一个幼稚的领袖。

...

乾隆虽然在血缘上是一个汉人,是他的哥哥,但是他从小在深宫里面长大,吃的是满人的饭,学的是满人的礼仪,在意识里已经是一个满人,突然有一天让他推翻过去的一切,做一个汉人,我相信没几个人能做到。不说别人,就连我们侠肝义胆的萧大侠都做不到,在承认自己是契丹人后,依然忘不了宋国的养育之情,将心比心,乾隆也是很难做到的。

上述,是我们把他想象成一个忠厚之人的推断,即使是忠厚之人,反清复明都很难办成,况且,他从小生活在尔虞我诈的宫廷斗争之中,经过残酷的夺嫡之争才坐上这个位置,身在帝王家,就算是父母妻儿,都能下得了杀手,更别说陈家洛这个只有血缘关系的远房亲戚,他早已在这种环境中养成了心机深沉的性格。

...

也许他当初真的为这份骨肉亲情动了恻隐之心,可是冷静下来,权衡利弊之后,到底还是理智占了上风,如果自己反清复明,成功了,以红花会和天下万民的立场,必定会拥立陈家洛,成王败寇,到时候自己会不会活命,都很难说,以自己数十年的宫廷政变经历,陈家洛本意并不会致自己于死地,可是坐在那个位置上的人,难免身不由己,迷失本性,在加上他手下心腹的怂恿,自己最后难逃一死。如果失败了,那更不用多说,自己和红花会等人,都会身首异处。这么一想,不管这次政变的成败与否,自己都是捞不到好处的,那又何必自己作死?

...

对于红花会,他也不是非要剿灭不了,毕竟同胞兄弟,况且他们都是能人异士,能够为朝廷效力也是不错的。后来他们宁死不愿效忠朝廷,既然不能为自己所用,那没有办法,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从某种角度来讲,乾隆比陈家洛更适合当皇帝。

在感情上,陈家洛在面临香香公主与反清复明的抉择时,犹豫了半天,最后决定把她送给乾隆作为匡扶汉室的工具。这很符合儒家牺牲小我完成大我的理念,然后,在这个伟大的牺牲背后,隐藏着复杂又深刻的疑问。

...

我们前面已经分析到,乾隆不愿意反清复明,有他自己的原因,跟香香公主没有关系,之所以提出这个要求,一方面是他为天下第一美女的美色所倾倒,一旦陈家洛同意了,他白捡了一个便宜,如果他不同意,那么也可以就此拒绝陈家洛,这个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也是一个荒唐的要求。

...

可是陈家洛居然同意了,他不仅幼稚,而且绝情,赔了夫人又折兵说的就是他,他的行为固然使自己的形象光辉起来,但却无视香香公主的生命与爱情,不能不使这种光辉黯淡起来,这种残酷而又荒唐的游戏,证明了他的人格的懦弱。就这点来看,他还不如张无忌。他对香香公主不仅失了情,也失了信,更失了人的基本操守,失了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