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裴行俭,唐朝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官拜礼部尚书,校检右卫大将军,封闻喜公,谥号“献”。 裴行俭生于公元619年,同年王世充弑君称帝,父亲裴仁基(隋朝礼部尚书)、兄长裴行俨(左辅大将军,万人敌战神)因刺杀王世充,事泄被杀,后唐高祖赐裴仁基谥号“忠”,裴行俭是遗腹子。

(以下部分为原著内容)裴行俭,作为河东裴氏(大家族啊,光唐朝就出了17个宰相)中眷房宗子,钱财田地无数,却被族人长期代(霸)管(占)。因父兄刺杀王世充,中眷房几乎被灭,还导致其他房(河东裴氏共五房)的裴氏族人被株连,裴行俭因对族人心有亏欠,不愿与族人多起纷争,除了阿娘,裴行俭的族人(主要是临海大长公主那帮人)言语之间逼死他那个心理承受能力比较脆弱的前妻,死的时候肚子里还有个孩子,同时散布他天煞孤星克妻的谣言,无人肯再上门提亲。

裴行俭少年登科, 文武双全,裴炎嫉妒裴行俭不用像自己那么努力钻研也能出明经。但是裴行俭一直不受重用,在京城混了11年还是一个连宫门都进不去的九品芝麻官。而当时的同龄人裴炎已是四品裴都尉,而且家庭幸福,夫妻恩爱(哼哼就是生不出孩子)。
原著中是因为临海大长公主(下嫁河东公)想继续霸占裴行俭的财产,所以刻意打压他。需要注意的是,裴行俭绝不是因为父兄是前朝名将才不受重用,上文说了李渊赐其父谥号“忠”,还将爵位家产悉数还于裴行俭。
裴行俭自幼习武(习武之人哪有白白嫩嫩的,这又不是仙侠剧),青年师承苏定方, 苏烈称赞,“吾用兵,世无可教者,今子也贤”,遂倾囊相授用兵奇术。调露元年,裴行俭使计俘叛乱的西突厥十姓可汗,阿使那都支,不战而屈人之兵。 高宗亲自设宴慰问他,说:“裴行俭率领孤军深入到万里之外,不用作战就捉拿了叛党,平息叛乱,可以说是文韬武略集于一身了,可同时授予文臣、武将两种官职。”当即任命他为礼部尚书兼检校右卫大将军。
孙子兵法曰:“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故其兄裴行俨为勇将,裴行俭为智将,史称儒将之雄。
所以啊,刚出场那会儿那么惨,涂黑粉也是为了配合剧情。借一句现在的话,红气养人,等裴行俭有老婆有事业了,后面会越来越意气风发,官服都很好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