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则新闻,说是成都某小学入学为了能优中选优,严格把关追溯父母的原始学历,父母不是名校毕业,子女也连带丧失了入学资格,这消息引起一片哗然,大家议论纷纷。

就这作法,也难怪“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成了家长们的重中之重。一到周末补习班爆满,疲累不堪的孩子、陪读的家长,比比皆是。

...

图片发自简书App


全世界父母在这件事上步调都出奇一致,要不印度影片《起跑线》怎么会票房大火?美国名校斯坦福又怎会陷入贿赂丑闻呢?

孩子身上都承载了父母们的无限期待,说不在乎纯属胡咧咧。

不过凡事总得有个度,过了度再好的初心也生生变成了折磨,不信看看这部短片,就知道过度有多可怕!

《驯兔记》

...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这个短片收录在电影《故事贩卖机》里,是这个电影的第四个奇幻短片。

它出现在第2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金爵奖国际短片竞赛中,《驯兔记》深刻反应现实生活,看完令人“细思极恐”,意味深长。

《驯兔记》根据“童话大王”郑渊洁同名童话改编,是一部奇幻短片,豆瓣评分8.3,在2018年度豆瓣评分最高短片中名列第七,成绩着实不俗。

郑渊洁,是70、80后耳熟能详的一个名字,有“童话大王”之称。

...

图片发自简书App


他的童话书发行量巨大,已达一亿五千多万册,可以说是中国人自己的童话,也被誉为“适合全家人的阅读”,可惜搬上屏幕的并不多,仅有《舒克和贝塔》被改编为电视剧,直到2018年《驯兔记》的成功,预示着郑氏童话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

《驯兔记》虽然是短片,连半小时都不到,但向我们传递的内容却格外深刻,很贴切地反映了郑氏童话的内核——非传统教育理念,不太接地气。

郑渊洁的儿子郑亚旗在他的影响下没有接受传统的学校教育,可并不能否认郑亚旗的优秀,一句话:条条大路通罗马,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当然郑亚旗的成功是个例,普罗大众并不具备这样的经济实力,这种作法也没办法推广。

言归正传,还是回到故事本身上来。

...

图片发自简书App


皮皮鲁和鲁西西是一对龙凤胎,到了该上学的年纪,两人在同一所小学入学,但并不同班。

皮皮鲁的班主任姓徐,是位数学老师,典型的工科女,为人严谨又默守成规。

上学第一天,聪明好动的皮皮鲁就挑战了班主任的权威,对徐老师给出的问题表达了不同的见解。

题目是这样的:皮球掉进深坑里该怎么把它弄出来?

起初徐老师对同学们的答案并不满意,直到女同学李晓曼回答往坑里倒水让球浮起来时,她才满意地点点头,显然这个答案符合标准。

这时皮皮鲁提出了异议:他认为如果水坑深的话不应该让这么小的孩子为了一个球冒险,应该重新买一个。

皮皮鲁的回答让徐老师很下不来台,徐老师正准发飙时,李晓曼同学挺身而出了,她指责皮皮鲁不听老师的话,并表示大家都应该体谅徐老师的辛苦。

话音刚落,李晓曼摇身一变,变成了兔头人身。

同学们吓得一哄而散,徐老师则喜不自胜,忙向校方汇报了这个好消息。

原来这所学校好学生的标准就是变成兔子。

...

图片发自简书App

学校就此召开了表彰大会,大张旗鼓地对徐老师及李晓曼进行了表扬,并动员大家向李晓曼看齐,早日达到变成好学生的标准。

起先皮皮鲁全家对变兔子的事儿并不上心,可渐渐地变成兔子的人越来越多,皮皮鲁和好朋友梁果反而成了另类,遭到全班同学的排挤。

老师着急上火,同学们也认为这两人不求上进,纷纷指责,要求他们不要拖班级的后腿。

影片运用了大量夸张的手法,细致地描绘了徐老师对皮皮鲁不接受驯化的痛心疾首。

...

图片发自简书App


她当着孩子们声泪俱下,召开家长会对皮皮鲁的爸爸施加压力,想尽办法让皮皮鲁和梁果早日变成兔子。

思想僵化的徐老师,奇葩的好孩子标准,反映的正是当今教育的痛点。

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提出“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理念,可时至今日,仍然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可中国人口2018年已接近14亿,仅2019年高考人数就破千万,根据孩子的特质实施分层教育,谈何容易!

...

图片发自简书App


兔子在现实生活中一直都是乖巧、听话的代名词,《驯兔记》的隐喻不言而喻,说是奇幻短片,更像是现实版的伊索寓言。

影片最终梁果抵不住压力也变成了兔子,皮皮鲁成了唯一的异类。

徐老师来家访了,要求皮皮鲁家长加强配合,尽快帮助皮皮鲁转变,从此皮皮鲁家里、学校的生活都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

学校里要面对着同学们的鄙视和老师的批评;家里,父母“望子成龙”,将他的饭菜全部换成了胡萝卜,房间里摆满了兔子造型的玩具,甚至卧室的墙面也被涂成了红色。

老师是为了孩子好,家长要面子也要里子,可好的标准就一定是符合孩子的特点吗?

多少有天赋的孩子最终被整齐划一的标准埋没,可没有整齐划一的标准,教育的公平性又怎么体现呢?

是进亦忧,退亦忧,标准是把双刃剑,取舍真的很难。

为什么说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那是因为绝大多数人并不能勇敢地坚持做自己,正因如此,皮皮鲁的坚持才弥足珍贵。

走自己的路真的需要莫大的勇气,皮皮鲁尽管度日如年还苦苦坚持着。

可当他得知徐老师为他不肯变兔子整天犯愁时,善良的皮皮鲁深感内疚。

即便如此,没有内心的认同,他仍然变不成兔子,只好带上兔子头,假装已经被驯化成功。

这情形,像不像现实生活中的我们?为了生计,不断地妥协,与自己的理想渐行渐远。

大约也正因此,我们竭尽所能地为孩子提供各种便利,早教、择校、补习……凡是能想到的,统统做到了极致!

孩子能通过学习进入一流的学府,拥有更好的平台,从而实现财务自由,就是为人父母的终极目标。

...

图片发自简书App


徐老师对皮皮鲁的转变信以为真,非常开心,大家一起合影,可皮皮鲁的假兔头始终和同学们存在着色差,这大概预示着假作真时真亦假吧!

...

图片发自简书App


影片的结尾,作者郑渊洁出现了,他安慰皮皮鲁说:“这只是一个童话”。

思想更深邃,未来更广阔。

幸好这只是一个童话,踩着落叶奔向远方的皮皮鲁还拥有美好的未来,他不必长成契诃夫笔下《装在套子里的人》,也不必放弃自我,变成一只只会听话,不会思考的兔子。

在儿童时期没有养成思想的习惯,将使他从此以后一生都没有思想的能力。

《驯兔记》,驯化的究竟是孩子,还是孩子的思想?

关注公众号:番电影,更多电影资源、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