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自己文化浅薄,对于外语电影,一直有种“不愿意主动选择”感。说文化差异都是牵强借口,完全就是因为语言障碍。

看译制版吧,失去了原味。(记得小时候央视的译制片怎么就那么有味,一度以为外国人就是那么说话的呢。)

看原声版吧,完全听不懂。认真盯着字幕,却又感觉错失了镜头,看的生累。

所以,大多时候,不会主动看外语片。懒!

但看《1917》却没那么为难。

《1917》第一次世界大战背景下,两个年轻士兵穿越火线传递重要信息的故事。

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协约国和同盟国都认为很快就结束的情况下,已经打了三年,全世界一片凌乱。很多国家莫名其妙参与战争,根本无所谓的正义与邪恶。

西线战场,英法与德国战况胶着。德国突然在主防线撤军。英军某军将领麦肯锡认为时机到来,准备一鼓作气拿下德军,结束大战。然而,这却是德军诱敌之计,准备合而为之。

此计被英军另一部队获悉,在电报线路被切断的情况下,要想通知友军不要上当,只有人工报信。

任务落在布雷克和斯科尔两位年轻的士兵身上。有多年轻呢?十六岁(面容长相略微急促)。十六岁啊,和平时代的十六岁,正是青春年少,激情飞扬的学生时光。战争的残酷,却让无数这样的鲜活生命瞬间灰飞烟灭。

小布和小斯带着重任出发。时间只有八小时,要穿过战场无人区,敌占小镇。路程不远,但每一步都是危机重重。

在一个废墟村庄,两人救下空战中坠机的德国士兵,小斯却被德国士兵一刀捅死。而小斯急急赶路也因为自己的哥哥就在目的地军队中,他们的情报将会拯救1600人,也包括小斯的哥哥。然而,出师未捷身先死,战争的无情也在于此吧。

然后,小布独自上路,坚定的继续着自己的任务。落入敌占小镇,救助妇孺,对阵杀敌,陌路狂逃,激流漂泊,踏尸上岸。终于,枪林弹雨中完成任务。

任务 完成了,成功阻止了一场即将被屠杀似的进攻。然而,这仅仅只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及其普通的战役。小布拯救得了1600人暂时安全,拯救不了整个大战的尸横遍野。居统计,第一次世界大战参战人数大约6500万,死亡人数达到1000万,受伤2000多万。呜呼!(二战就更不用多说)

之前说《1917》看起来不费劲,主要是说电影的表达。电影采用长镜头拍摄,有说法是一镜到底。也就是说从电影开始,镜头就一直跟随着两位主角(后来只有一人)。

这样的感觉,像是新闻采访,又或者综艺作秀,更像是开了局角色游戏。观众跟着角色走,观众就是主角,每走一步都是身临其境。当你跟同主角同呼吸共命运的时候,语言是不是听得明白,已经不太重要了。

《1917》确实是个优秀的影片,至于优秀到拿了什么什么奖,那不是我等非专业影迷关注的。电影,看起来有意思,好看,有思考,就行了。值得推荐《1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