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剧父亲的转变可以说是最为重要的一条线索,也是最为触动我的。
起初父亲给我的独自承受拒绝交流的背影,父亲因为妻子的离世,撒切尔政府私有化政策高压下罢工的无力,底层矿工的艰难营生,盛气凌人的大儿子,无不压得父亲喘不过气。最心疼的一幕,冬天来临,家里因为已经烧不起煤炭,所以父亲只好把母亲的钢琴砸了烧火过冬。父亲在温暖的壁炉旁强忍眼泪,泪流不止,其中有对母亲的思念,更有对家庭处境的自责。
在见识比利的天赋后,他选择了支持了比利的梦想,他去问老师如何能让比利去参加面试,他攒钱甚至不惜面子也参加了矿场的工作,做了“工贼”。结果被自己的大儿子撞见,在大儿子的追问之下,父亲终于崩溃了,他对比利的愧疚,对自己爱人的抱歉,对自己无能的痛苦,让他一个成年人,最终痛哭流涕,发誓一点要让比利完成梦想,父亲选择了妥协,选择了成为“工贼”。为了儿子的梦想,父亲当掉了思念的爱人留下的首饰。
父子一起去参加面试时,父子俩的交流对话让我感受到阶级跃升的巨大困难∶“你从没去过伦敦?”“我为什么要去伦敦?”“伦敦是首都啊”“伦敦又没有煤矿”“你就只想这些东西吗?”我私以为儿子最后的这一句话有点伤人,带有优越感和一点鄙视的感觉。
最后,比利登上大剧院的舞台,父亲坐地铁和乘电梯去观看时候的茫然,望子成龙的喜悦,那种自豪与感动。屏幕前的我为自己年少时不懂事,对父亲的误解和埋怨而羞愧,就是一边长大一边与父亲和解。
最后,我想提醒自己永远不要丧失追梦的勇气!高中一个男同学,就是再这样类似的眼光下,由他爸爸陪同去了远方的一个市参加了招飞的体质测试,大家都认为他考不上,甚至我也在内心中暗暗鄙夷,但是他现在是一名正式的飞行学员,他真的实现了在蓝天中翱翔的理想。外界的困难终究比不过自己内心中的怯懦,勇于尝试,不留遗憾!困难不过都是自己为自己设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