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我思考了很久谏山创究竟为什么要这样做,难道竟真是想以这样的方式来“伤害读者”吗?难道他非常愿意以这样的骂名永载史册吗?他想通过这样无厘头的结局表达的到底是什么?毕竟,但凡认真看待过这部作品的人,都在他呈现的、荒诞无比的终章嘲弄中成为了小丑。甚至更加不可饶恕的是,他在之前大多数章节中展现出不少令人赞许的历史观(比如森林之子)与三观,甚至完全可以说,他在不小的程度上影响了观看这部作品的一代人的处世观念(包括我在内),但这些都在结局中以一种极其粗暴的形式被否定了:比如那潸然泪下的、卡露拉对于存在与出生本身的赞颂,却在139中以艾伦的蓄意谋杀做出直接的解释与否定;象征探索、无畏、求知精神的自由之翼与调查兵团最后倒车沦落为军国主义招魂的刀翼旗帜……
可以说,他刻意踩进了每一个读者事先觉得“这么做必将烂尾”的坑里,几乎一个不落——这实在令人难以接受。如果说,他在前138话的史诗感中展现出了这个“世界”(不仅是巨人的世界,也是它所影射的现实世界)丰富而极具现实感的一面(美丽而残酷的世界),那么他在139想要也确实戳破的,却恰恰是这种已然构建起来的、整全度极高的世界观。在此情况下,我们这些一路追来的读者便不得不面对这尖锐而痛苦的情况:即当自身对于世界的认知与建构已然被他(人)身临其境地代入到了另一番认知(也就是巨人的世界)中时,一旦遭遇否定,哪怕是完全不讲道理与逻辑的任性哭闹,也完全无法接受——这恰恰是最危险的时刻,因为我们很可能会做出一切(甚至过激)的行为去确保我们的自我认知不至于陷入失调状态,正所谓“爱得越深,恨得越深”。我甚至不怀疑,我们做出的种种反应也仍是可以被谏山预测到、依然在他预想之中的。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在大结局里他唯一没有错付的一点便是他允诺的“伤害”,正是由他——作者自己,这个看上去最不可能毁灭这部巨作的人,来亲自打碎先前建立起来的这一整个令我们沉醉其中的世界,才足以让我们意识到作者-读者之间先在的、固有的权力关系:他才是那个可以掌握主动权来影响我们、甚至操纵我们情绪的人(当他做的足够好,比如写出了前100多话令我们称赞并拔高期待的故事)。他只是通过结局一话彻彻底底的胡乱撒欢让我们这些读者无比真实地感受到这一点罢了——尽管不一定能意识到。
我们固然可以用知乎贴吧上的其他同人结局(可以说,挑出任何一个都会在某些方面比谏山处理得更合理)来说服自己绝不相信谏山的那一套鬼画,可是即便如此,我们的目的也不过是为了让心中的结局更加贴近自己的认知与期待——我们仍是想通过这样的行为在这部作品走向完结的过程中为自己争取些许主动权,从而避免自身认知的分裂罢了(像莱纳那样)。然而,产生这些影响的源头仍是由作者“开启的故事”以及作者落笔的结局。他选择这么做固然会有各种他不可告人的原因,然而当现实的139作为集体的见证已然发生,认真追更的我们毫无疑问地受到了他的伤害,我们能够从如此违和的结局中获得的教训大概便是:不要让自己太过沉溺于一套别人正在有意构建的世界观(甚至也可以说是理论)之中,(其背后必然有权力与资本的运作只是原因其一),我们需要始终意识到的是:如此的一套世界观是由别人提供的,他随时具备改写、甚至打碎的权力,如果在无意识的状态中使自己太过浸淫其中,就需要承担可能受到伤害的风险(沉浸的程度往往与受伤程度成正比),如果没有做好这样的觉悟与准备,就会遭遇今天这样的心情罢。
脑海中莫名回荡的歌词旋律如下:
“从来没有什么救世主,
不是神仙也不是皇帝。
更不是那些英雄豪杰,
全靠自己救自己!”
被伤害之后想到的…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Keep moving forward!?
-When you love a person, there’s always a tiny part of you that’s terrified that one day you’re gonna lose them. And ...
围绕身体的争夺
朱老师医学人类学课程影评作业由于在观影时实在未能形成统摄性的结构思路,本文将从Anna、Kate、Sara三个人物的经历入手尝试展开分析。一、Anna:技术降生与身体自主权的争夺影片以Anna对于自己“出生”的理解开头,她说:“Mo ...
三和人何以称“神”
中国社会 观影作业三和的这群年轻人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并被赋予“大神”的称谓——尽管带着引号不无戏谑意味,但不可否认的是:很多人的确从这群普通人的身上看到了些许理想化的“神性”、或者说是自己想要追求却不得的“特质”。这恰恰反映了三和 ...
发现最大的彩蛋是山口百惠?
中国社会 课程作业:择一人重述他/她的故事宋卫东1966年出生于成都,在他的青年时期,他所生活的420厂是一个无所不包的单位,统领着城市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幼儿园一直到高中,他都在420厂的子弟学校就读,其在社会主义体制下一路直升 ...
一句话,时代已变了味道……
中国社会 课程观影作业从当下的时代回看这部大跃进时期的电影,最直观的感受是:在对局部台词对白略感尴尬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在完成生产资料所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特定时代,人们(本片以上海的城市居民)身上普遍洋溢的淳朴(或者说“单纯”,没有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