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和母亲完成了观赏《小妇人》的电影之旅。

每位女孩,在人生的某个阶段,大概都会读《小妇人》、《简爱》、《傲慢与偏见》吧,再长大一点,或许会读波伏娃、伍尔夫、茨维塔耶娃等等。

于是,有了观影结束后我和母亲的碎碎念。

...

我:你觉得电影怎么样?

妈:我喜欢电影的场景,还有那个年代的衣服、房子、田园,那种活力而自由的氛围,现在看不见了。

我:那是美国的那个时代,而且那是在康科德,是《梭罗日记》中的康科德。我记不起我们时代有过那种氛围。

妈:有的,在我小时候,我喜欢穿碎花长裙,上身穿衬衫,下摆扎进裙子。我还记得在田园里奔跑的感觉,走几步路,就可以去邻家串门。

...

我:你觉得电影剧情如何?我喜欢乔,但我不喜欢她在书里写的那个结局。你真的认为她最后和教授在一起了吗?“伞下之恋”,也过于俗气了吧。

妈:我不认为她现实中和教授在一起了,这应该是她对出版商的妥协吧。但我认为乔是靠热情与冲动活着与行事的人,她是能主动感受爱的人,不需要别人去催促。如果她确认自己喜欢一个人,她是会追出去的。

我:我希望我能成为这样的人。我一直希望我能感觉到,我一直能感受到,所有。我也想要靠狂热活着。

妈:那你也没有乔那么懂事,她还能够照顾整个家,还有这么多姐妹。我只希望你能照顾好你自己就可以了。

...

我:我觉得但凡出版商是女性,乔的书的结局就不用改。出版商只考虑到了男性读者,幸亏他的女儿们喜欢。我太不喜欢这样的结局了,为何所有书中的女性一定要有爱情,不是结婚,就是死亡。

我看过太多关于女作家的传记电影,关注点也是情感。好像没有爱情,女作家就写不出什么了,灵感就枯竭了。对,说到死亡,我讨厌《安娜·卡列尼娜》的结局,她就是因为得不到爱情,又被男性社会的凝视所压迫而自杀的,即便这本书是托尔斯泰写的。

妈:但你有没有想过,可能女性也喜欢看这样的结局,她们也想要一个美好的结局。我相信你外婆是很乐意看到结婚这种结局的。

...

我:你好像从不担心我的婚姻?

妈:那是因为我也喜欢一个人。我喜欢一个人生活,没有什么立场要求你必须有个伴。所以,基本上你是我亲生的,我们都应付不了婚姻生活。

我:那你为何还要结婚?

妈:因为我想要孩子,我喜欢孩子甚过喜欢丈夫。事实上,有了你之后,我发现我的选择没有错。

我:我觉得,没有什么理由能够让我结婚。我渴望自由。我就是太渴望自由了,渴望得有时候有点自我和自私。我想要确保,我生活的每一处空间,我的身体、头脑都是我自己的。为了确保这一点,我倾向于和人保持一定的距离。

或许吧,和乔一样,有一种理由可以让我结婚,就是某一天我太孤独了。那一天最有可能是,我的好朋友都结婚了,我再也找不到一个倾诉的人。

就像她说的,爱不爱别人不重要了,太孤独了,只想要被爱。

妈:那我和她妈妈的立场是一致的。爱人与爱自己是一体的,被爱解决不了你的孤独,爱人才可以,爱自己也是爱人。

...

我:如果乔在那个时候遇到了我,她就不用这么纠结了。我可以做她一辈子的好朋友。

妈:不是她遇上你,而是你现在能遇到她就好了。

我:我今天有点理解像梅格这样的女孩了。以前我从来不理解,怎么会有女生一辈子的梦想是成立家庭,乖乖地做家庭主妇。我觉得,所有选择回归家庭的女生都是迫不得已。如果我朋友放弃梦想和自己的生活而去结婚,我绝对拉着她逃婚。

但是,我现在有点理解了,因为所有人的生活都是自由的,我无法站在道德制高点去评判她们,那样的我才是最肤浅和最虚伪的。

尤其是,我面对的是我最希望她们得到幸福的人。当我的朋友告诉我,她就是希望这样的生活,这样的生活让她幸福。此时我想要做的,只是让我的朋友们都开心快乐。换做从前,我大概会劝她分手哈哈。

妈:那你不能这么说,没准你有一天也会愿意的。

我:我看谁敢来求婚试试!

...

我:我不说,但我基本上是一个“铁石心肠”的人。我太理解乔拒绝劳里了。他没有说话,看着乔。那个停顿的瞬间,不用乔开口,我都替她拒绝了。

我自知无法为别人改变自己,我也无法让别人再为我多操心。我过不了别人不是别人,我不是我的日子,肯定不会开心的。

现在的日子,多半溺在水里,透不过气。好想有人拉你一把,但你又拒绝不靠自己的力量上岸。人们说你有很多选择,生活有很多选择。哪里有什么其他的选择,别无选择,路都是走不通的。

只希望写作能拉我一把。

妈:那你努力成为姑妈吧!

...

t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