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从一次宴席说起。彼时,距黄文秀光荣殉职已有一些时日,各媒体对她事迹的报道呈铺天盖地之势,社会各界掀起了向楷模学习的热潮。我对其敬仰之心虽足够虔诚,但总感觉她在离我很远的地方,不是空间意义上的远,只因对她的了解停留在模糊大概的轮廓,是未能亲近其人之远。当晚,同席吃饭的一位朋友是凌云县的民警,在对黄文秀的搜救工作中,他亲历一线。他动情地向我们讲述了山洪现场的状况,泥浆粘稠,石大如斗,所过之处摧枯拉朽,面目全非,巾帼香消玉殒其间,无比惨烈。同座者闻言无不面色凄然,投杯停箸,仿佛在向逝者衔哀致诚。这也是我第一次从媒体以外的渠道得知关于黄文秀的碎片化信息,以如此悲伤的方式,我对她多生出了一份沉重的悲痛。
终于,电影《秀美人生》让黄文秀透过大银幕,落落大方、徐步款款向我走来,鲜活而真实,立体又丰满。她三十载的人生在我眼前徐徐展开,自小长于农村,家境贫寒,奋发读书,名校毕业,放弃大城市优越条件,考取选调生投身家乡建设,被任职第一书记扎根农村,履职出色。猝不及防,在一个可能引发洪涝的滂沱雨夜,为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计,她勇敢地只身驱车奔赴工作驻,然后,一切戛然而止。影片中那辆渐行渐远,最终隐没在暴雨如注夜幕中的白色小汽车,成为我心底无力回天的深深疼痛。
褪去所有的荣誉和光环,黄文秀朴实如同一位邻家女孩,她会和闺蜜相邀逛街,选购打折划算的便宜衣物,在街边小摊进食,言谈嬉闹间也流露出对甜蜜爱情的憧憬。政府奖励给她的十万元,拿出一半给家里把房子增盖一层,感恩家人,另一半用于购车,方便工作。她的车,时常在返城的时候装满了农户们的土特产,有布柳河土鸭和一些果蔬等,像一个小商贩那样代农户们销售给城里的同事。手握十万钱财却取用得当,在物欲横流的浪潮中,她不曾迷失其中,去行乐享受。她舍弃小我,一心扑在扶贫工作上,如健身改变肥胖体型、觅良人相伴等个人事项,都要等到扶贫攻坚大战告捷之后再作打算。
在百泥村简朴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幅“作战图”,上面密密麻麻布满了各色标记,那代表着扶贫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堡垒”,黄文秀带领她的团队成员万苦不辞、千方百计一一攻克。团队的工作口号是“不获全胜,决不收兵”,黄文秀践行起来足斤足两。她深入农家,为农户出谋划策,排忧解难,也叩门领导,问计求援,给百姓建桥修路。因家庭原因被迫辍学外出务工的委屈高中女生,在她的据理力争和坚决捍卫中得以重返校园;在她诚心诚意的关怀和反复劝说下,独居山林的老人最终同意带着两个孙子搬到安全地带居住;在她的帮助和奔波寻访之下,意志消沉的男子洗心革面,赢回了出走的妻女……这一桩桩,一件件,黄文秀呕心沥血地做。
父亲身患绝症,作为女儿的黄文秀忧心如焚,照料父亲的需要,她回家的次数骤增。同事疑惑关心,她谎说无事,群众误解非议,她轻说事由。家庭和工作,两头都是重担,她两肩扛起,站姿挺拔。
电影终究是艺术创作,但这所有的种种都是在黄文秀的生命里真实存在过,所以她的人生熠熠闪光。楷模不是人人能当,但却是人人皆可学,人人都该学。我想,这才是对一位可敬的人最好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