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不太喜欢战争片,因为战争片的元素太固定了,你知道可能出现的元素就那么多,只是不知道以什么载体出现、什么时候出现而已,缺少意料之外的惊喜感。1917的剧情节奏也并不快,但是它的奇妙之处在于,即便节奏不快,随着一镜到底带来的跟随感,观众依然会沉浸到剧情中,在观察的同时给你充分的思考时间,让你去体会每一个微小的情感,构想每一个角色背后的故事。
战争片中,令人触动的瞬间都不是宏大场面,而是伴随着战争衍生的曲折细微的情感和故事中的“留白”。

在Blake死的时候,观众还沉浸于“试图挽救生命却因其而死”的难过设定里时,镜头一转,Schofield背后的背景中突然出现了德国士兵的尸体。Blake起码有战友在身边想尽办法止血包扎、听他说完最后的嘱托,把他的尸体拖到体面的地方。但是关于对面的德国士兵,我们不知道他的名字,甚至听不懂他死前说的最后几句话,能想象的就只有在坠机后被敌人拉出飞机却听不懂对方说什么的慌乱迷茫。或许他奋力抵抗不是因为好战呢、或许他以为这两个敌人救下他是别有意图呢?他就孤独地没有痕迹地死在了草地上,同为士兵的敌人也不会对他有丝毫的留意和半秒钟的凝视,只是远远的、轻飘飘地一句“那是一条死狗吗?”

桥头二楼的狙击手,我们只是在Schofield踢门时看到他瘫坐在地上。可是当他一个人看着河对岸开来整车整车士兵,或许要孤身对敌的时候他是不是也有害怕和动摇的瞬间?又或者他是因为伤病被迫留在这里,一边绝望地感受着身体逐渐变冷一边守桥?(这是我的过度解读,正常伤员应该被带走吧)

牛奶的背景设定也是荒诞神奇的,在敌军刚刚撤退的战场上怎么会出现新鲜的刚挤好的牛奶?而牛也完好无损地待在不远处没有被射杀。牛奶上一幕出现与生命的消亡(Blake之死)相关,下一幕出现则是关于生命的延续(战场上的婴儿)。生硬刻意又带有一点莫名的奇迹感,似乎有生命存在的地方就会伴随着奇迹的发生,如同樱桃树,春风吹又生。

关于MacKanzi上校,在上尉的警告下观众自然而然地对他产生了先入为主的“好战”印象,甚至于我一开始就在推测这会不会是一个经过跋涉艰险却劝不动好战的长官,最后只能眼睁睁看着所有同伴赴死的场面。出乎意料的是,MacKenzi只是非常短暂地暴躁了一下,看过信后果断地下达了停止进攻的命令。在我还在愣神、恍恍惚惚地以为这场漫长艰辛的“拯救”就这样成功了的时候,上校突然又说了一句“现在命令撤退,下周又会传达不同的指令。结束这场战争只有一个办法:战斗到最后一口气。”

原来我们只是短暂地延续了1300万人的生命而已。战争是无法被拯救的,战争只能以绝对的弱势、以死亡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