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华出演过大量的商业化电影,像这样朴素有内涵而不闹腾的文艺片参演的不多,而且真正拿得出手的电影作品也很少,《桃姐》可以说是刘德华从影以来足以自豪的一部电影。这部电影刘德华不但是主演,而且是主要投资人。

没有太多拍摄技巧,也不用太多电影语言,就可以轻易击溃你的内心而泪崩,因为故事足够让人感动。

你跟随导演许鞍华的视角,听她把这段普通人家满满人间烟火味的故事跟你娓娓道来,你就静静的看,然后慢慢感动,让眼泪畅快地流。

...

一开篇的情节就奠定了影片的风格,桃姐买菜听说六块的价钱嫌贵了,神情略微一迟疑然后走开,这个表演尺度拿捏很准。菜贩子充满人情味和生活气息的嬉闹,让你意识到这是一部接地气的市井风味好影片。

看似是桃姐和华仔的故事,实质许鞍华关注的是香港老龄化孤单而没有依靠的现状,虽然人情亲情有些隔阂与冷漠,但始终是人间自有温情在。

...

无依无靠的桃姐在华仔家里做佣人六十多年了,已经和华仔家人亲如一家。华仔从小在桃姐的照料下长大,桃姐其实算是他的另一个母亲,成年的华仔在桃姐面前的举动,依然会像儿子一样依赖,在桃姐面前的撒娇,而桃姐在心里把他当作自己的儿子一样的关爱。

华仔说:好久没有吃牛舌了,桃姐说:好久没吃就莫吃了,今天都让你吃蟹盖了。虽然口头看似拒绝了,实际上她像千千万万个母亲一样,开始偷偷地做华仔喜欢吃的卤水牛舌。

我们的母亲,嘴巴永远都是碎碎叨叨,只要你说出来想吃什么菜,隔不了几天就一定会出现在餐桌上。

儿时用过的物件母亲都舍不得扔,因为每件东西,在老人家心里都有记忆。自从我明白这个道理后,我老妈把一些破破烂烂的东西塞满库房。我也不再去说服她去扔了,因为我知道这些都是她心里的宝贝。

天下的母亲都是如此的相似。

华仔不在的时候,桃姐和猫咪说话然后一个人吃药的镜头让人心酸,孤寡老人无人照顾的时候,此刻的猫咪成她的另一个儿子。

...

桃姐知道自己中风以后,无法照料华仔了,主动提出要住老人院,但是进入老人院后看到老人们凄凉的晚年生活,心里瞬间有很大的落差。

尽管自己已经到了风烛残年的状态,尽管自己的内心是多么地渴望和这个不是亲儿胜似亲儿的华仔多点时间相处,但为了让华仔不要担心自己,违心的说自己很习惯老人院的生活。

...

华仔和朋友们说顺口溜逗桃姐开心的画面让人很感动,相信每个观影者看见华仔在尽心的照顾晚年的桃姐,心里会有一种安慰,这其实是影片已经成功地和观众产生了情感的共鸣。

华仔和桃姐一起翻看自己儿时的照片和物件时,桃姐笑起来像个孩子一样的快乐,而此时的华仔用一种慈爱深情的眼光看着桃姐。

华仔和叶德娴在现实生活里两人关系也是亲如母子的,所以两人在戏里的情感交流是那么的自然。

...

叶德娴是老戏骨了,演技自然没话说。华仔在戏里好几次的隐泪而不流,很克制和隐忍的表演,分寸恰到好处,让人感动而不觉煽情。

...

这是一张温馨美好的全家福,真希望故事就停留在此刻。可惜大年夜的香港烟花灿烂,新年锦服的桃姐在独自凄凉,不由得叹息生活的无奈,生老病死是人生的必然,无人能幸免。

众生皆苦,众生亦有乐。

“人生最甜蜜的欢乐,都是忧伤的果子

人生最完美的东西,都是从苦难中得到

我们要亲身经历艰难,然后才学会怎样安慰别人。”

或许这就是人间再苦,世人还是留恋于世而不舍离去的原因。

...

...

许鞍华早期的两部天水围系列电影也值得观看,《天水围的日和夜》和《天水围的夜和雾》,许鞍华的怜悯之心始终在关注社会的底层群体的生活状态。

许鞍华是一位不可忽视的香港女导演,一直坚持自己的理想和良心,关注香港文化,关注底层群体的生存现状,这类电影在市场上不太讨喜,因为怕没有票房所以很少有人愿意投资,她就宁愿停拍也不愿意随波逐流走上商业化道路,实在难能可贵。

许鞍华导演是香港电影的最后一块遮羞布。

值得一提的是,导演王晶对很欣赏,王晶虽然为了商业利益拍了大量的烂片,但是他愿意投资许鞍华这样优秀而有使命感的电影人,哪怕明知道极有可能收不回成本。

王晶把拍烂片是为了赚钱,投资好的电影人是责任,这两点分得很清楚,他是一个活得很通透的人。

《桃姐》的艺术成就对于许鞍华和刘德华来说是座高峰,后续需要超越自我。希望继续有好电影能给予我们带来温度,唤醒复苏我们已经有些枯萎的真情。

本文由香草做被窝的松鼠原创,谢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