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简介

...

《最后的审判》影评是一部2019上映的法国悬疑剧情电影,由安托万·莱博尔特执导,玛琳娜·佛伊丝、奥利维埃·古尔梅主演,改编自法国真实事件“Suzanne Viguier”,讲述一位单亲妈妈诺拉基于对悬案被告人的同情,成功说服律师莫瑞提替被告重启此案二审上诉,诺拉也亲自着手调查,企图发掘真相。然而在调查过程她深陷于案件的错综复杂情节,逐渐让自己与小儿子的生活也步入混乱。

被立场所影响的真相

...

法庭与法律一直是我个人非常感兴趣的电影题材,虽然有时讲到法条或审判规则会让电影显得有些艰深晦涩,但也不得不承认法庭对决的高张力场面,还有里头所带有的逻辑思辨与对事物的省思都能让观众一不小心便无法自拔地深陷在其中。《最后的审判》打着媲美《诉讼》与《羞辱》的招牌,国外影评也把它评价为法国近十年最棒的法庭电影,我想就足以说明这部电影所具有的实力。

真实悬案改编

...

《最后的审判》改编自法国至今仍没有个定论的真实悬案,内容是一起发生在2000年的名为苏珊娜的女性失踪事件,由于她与另一位男子杜兰德有婚外恋即将申请离婚,加上警方在家中发现微量血迹与苏珊娜丈夫雅克在她失踪后丢弃床垫的不寻常举动,使得雅克被当作是杀妻并毁尸灭迹的犯人起诉。不过另一方面,警方至始至终并未发现尸体与雅克杀人的证据,也使得案件充满不确定的争议。

有趣的是,虽然这起案件疑点重重,有许多可以推理设想的空间,但《最后的审判》本身并没有被拍成悬疑电影,反而是一部扎扎实实的剧情片。并且片中为数众多的法庭戏也没有太多你来我往的法庭攻防,导演大多都把故事重心聚焦在另一位跟这起案几乎没有关联,却极力想帮助被告脱罪的单亲妈妈,透过她为被告所做出的种种努力,无论是寻找最顶尖的辩护律师,还有之后监听与搜证的过程,拿来跟立场相反的检方互相做对比,从中讲述《最后的审判》电影的核心主题。

每个人心中都有的盲区

...

到头来绕了这么一圈,《最后的审判》的重点不在真实事件的真相,什么希区考克犯案手法、该如何藏匿尸体都也完全不是电影纠结的主题,而这也是这起悬案会如此吸引人的原因,正因为没有人能给出百分百的定论,《最后的审判》才得以跳脱单起案件,透过正反两方不断提出的推论与意见讲述何谓“法治”,并延伸到整个法国,甚至是全世界司法审判都可能面临的问题。

我们从小便从电影或小说中得知许多阴谋与手法,或者从别人口中听闻许多个人意见看法,这不仅逐渐养成看见黑影就开枪,还有以自身角度观看一起事件,妄下定论的习惯,但每个人心中所认为的真是事物的全貌吗?我们都听过“无罪推定”、“罪刑法定”、“证据裁判”等原则,但也常无意识做出许多与之违背的行为,如同《最后的审判》中一口咬定雅克为嫌犯、制造舆论的情夫杜兰德,甚至是想帮雅克脱罪,却不断想找出杜兰德犯案证据的诺拉都是如此。

司法的真正价值

...

奥利维埃·古尔梅饰演的莫瑞提律师在片尾总结无疑是《最后的审判》电影最具张力的时刻,没有确切证据怎么能够轻易判断,排除其他没被否定的可能性?都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或许《最后的审判》电影中检方证据都是来自几位证人的证词,而先不考虑那些是否为“串供”,距离案法已经过了十年的审判期,那些说词还具有多少的参考价值?更不用说我们又如何判断自己看见的事物是真有其事,或者我们早已为它蒙上一层名为“先入为主”的假设滤镜?

结论

...

《最后的审判》的英文片名为《Conviction》(信念),它不仅呈现出现代看似严谨的司法流程其实具有诸多暧昧与不确定,也从这起离奇的悬案出发,针对司法的公平正义提出深入的讨论,当我们的意见能决定一个人命运,让犯罪的人得到自由,或让无辜的人被关入监狱时,我们是否该以更加客观严谨的态度来面对?被告雅克在2014年出版了自传书籍《我是清白的:10年的痛苦与挣扎》都可让人省思司法的真正价值,还有我们自身的信念与看待事物的态度。

《最后的审判》是导演安托万·莱博尔特自编自导的首部剧情长片,虽然真实事件改编的故事精采,但也有整体节奏缓慢、角色复杂、对话过于繁琐等缺陷,建议看电影前先调整好自己的精神。另外,如果想看其他司法正义及陪审制的题材,也可参考1957年的黑白电影《十二怒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