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风眼》最近的播出,从各大社交平台的讨论来看,最热的话题不是磕cp,不是抠糖,不修帅哥美女剧照图,不玩梗。

《暴风眼》的观众,不是在找“沉睡者”,就是在找“沉睡者”的路上。

...

《暴风眼》观剧后遗症之一:看谁都有问题。

...

在这场头脑风暴中,有条分缕析的:

...
...
...
...
...
...

也有通过“旁门左道”,靠杀青花絮猜沉睡者的:

...

还有根据剧照猜的:

...

还有分析不出来破罐子破摔瞎猜的:

...

好家伙。

就我本人的观剧体验来说,《暴风眼》的确给观众以很强烈的参与感,看剧时总是忍不住去猜谁是幕后隐藏的间谍“沉睡者”;这集中表现为每出现一个新线索就兴奋,每失败落空一次就失落,每出现一个意料之外的新情况就既兴奋有随即感到脑子不够用。这状态像极了玩剧本推理大师的我,每放出来一集就像点开了一个线索,先是兴奋,然后一脸迷茫。

细细想来,强烈的参与感和推理欲望大概主要是源自《暴风眼》对推理逻辑的注重以及推理过程的详尽展现。在我的刷剧经验里,很多的推理悬疑剧,除了一些专业性强的常规推理(刑侦技术、犯罪心理),还有很多时候要么就是靠事件巧合,要么就是推理大师的神之灵感。当观众一头雾水,案件毫无头绪的时候,推理者突然因为一个什么偶然事件,顿悟了!

...

观众:他好厉害我好菜……

而《暴风眼》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推理逻辑很严密。观众与国安侦查员一样,面临着同样的复杂局面,要从已知的人物中找到隐藏间谍。从开播以来,剧中所有的推理结论,都是有根有据稳扎稳打的,对可能性的排除或者是怀疑都详细地呈现在了剧中,所有关键的审讯以及怎样从审讯中获得口供都呈现了出来,所有人物的行动都是有理由有目的的。

《暴风眼》的行动逻辑清晰,没有抓马情节,没有神之灵感,没有偶然事件,这给人的感觉很踏实。

当然,既然要相对真实地还原国安侦查员办案全过程,也就会面对真实的失败。

开播以来,国安侦查员面临了好几次的线索中断,案情停滞:

1.在最初的技术交易关键节点,买家获取情报放弃交易,线索中断。

2.国安将侦查方向转向贾长安,贾长安被杀害,线索中断。

3.国安发现苗霏行为的异常,与之合作,苗霏在行动中暴露,成为弃子,线索中断。

4.国安意识到吴淼的问题,跟踪调查后逮捕吴淼,吴淼却是另有其事,线索中断。

5.国安将视线转向周恋,在进行跟踪的途中,周恋被人杀害线索中断……

观众:我太难了。

所以这个剧播出到现在,我最害怕的一句话就是:线索断了……

...

实际上国安的侦查思路几乎都是没有问题的,这艰难的破案过程,主要是因为本剧的反派相当之强大,明面上的,背后没有显露的,已经被抓捕的,每一个都是高智商的,有强大的反侦查意识的(贾长安除外,所以他没活过两集)。

例如:

乔西川一直以来都以徐鹤的面貌出现,或者远程控制,所以国安一直以来都没能掌握其行动信息;

国安与苗霏配合复制假秘钥,引徐鹤现身,与此同时境外犯罪集团在苗霏行动之后派出了自己的人手“沉睡者”,真秘钥得手。

苗霏故意将重要文件放在客厅被周恋看到,周恋没有上当,反而察觉自己已经被怀疑,周恋逃跑。

同时,犯罪集团内部也有斗争,所以周恋会被杀害;乔西川从中看到了自己的不利局面,于是反向追踪蝙蝠。

所以“沉睡者”为什么能够隐藏得这么好,归根结底是因为他跟国安目前掌握的徐鹤根本就不是一伙的,他直接听命于境外犯罪集团,而这都是国安目前未知的。

……

国安太难了。

事实上,现实中的国安侦查员面临的就是这样一群高智商犯罪群体,而且他们有最先进的技术和作案手段,剧中也有大量的展现。所以,很多案件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国安侦查员永远不会有观众所处的上帝视角,最基本的监控视频排查,就意味着大量的时间精力,而且还有可能一无所获;一旦一条线索断了,或者查错了方向,打击将是巨大的。就像宋局所说,办案就是一个走迷宫的过程,走错了怎么办,只能退回去重新走,但是至少排除了一个错误选项。

...

但是国安的特殊性在于,案件都是关乎国家安全,失败的代价有可能是巨大的。

我们的国安战士,就是处于这样的高压之下。

《暴风眼》无愧于是一部致敬国安的剧。真正的致敬不是展现国安侦查员们的风采、光芒,而是他的艰辛,他的不易。

身处风暴中央,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潮涌动;当风暴开始移动,立马能够摧毁一切。《暴风眼》对国安面临的这种高压气氛营造得十分到位,对案件侦办的过程还原得十分详尽。整个剧都会围绕这一个案子铺开,观众可以尽情得参与进去。它没有打怪升级的爽点,稍不注意就会一夜回到解放前,但是在高能推理的过程中,给足了兴奋点,让我体会到了烧脑的快乐。这样的剧本,委实不易。

最后,每日一问,沉睡者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