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公众号【朴素电影】,欢迎关注。

图片来源网络。

《桐庐夜泊》【元】 吴师道
合江亭前秋水清,归人罢市无馀声。灯光隐见隔林薄,湿云闪露青荧荧。楼台渐稀灯渐远,何处吹箫犹未断。凄风凉叶下高桐,半夜仙人来绝巘。江霏山气生白烟,忽如飞雨洒我船。倚蓬独立久未眠,静看水月摇清圆。

提起富春江,虽然去过的人不多,但是一定或多或少都听过。

...

富春江一带在历史上,曾是桐庐县治旧址。文章开头的《桐庐夜泊》就是一首描写富春江的诗。

描写富春江的诗词有更多比这首更有名气的。

因为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范仲淹、谢灵运、黄公望、康有为等一大批文人墨客都曾驻足于此,留下三千多首描绘桐庐山水风光的诗词,及传世画作《富春山居图》。

...

可以说富春江是一条用诗词画作凝聚而成的江,但吴师道的这首诗依然出色,他没有掺杂过多的浪漫主义想象和私人情感抒发,贵在真实和贴切。

尤其是诗的最后四句:

“江霏山气生白烟,忽如飞雨洒我船。倚蓬独立久未眠,静看水月摇清圆。”

今天要推荐的《春江水暖》,就是以杭州富春江畔为背景。

...

01 人间烟火

这部长达150分钟的电影,故事并不复杂:

富春江畔正在举办一场家族寿宴,不料老母亲席间病倒确诊老年痴呆。她的四个儿子因为赡养问题,使得亲情关系发生着剧烈改变。

...

老大家的女儿为捍卫自己的婚姻自由不惜与家族划清界限;老二在勉强营生的环境中面临儿子新婚房的难题;老三一面独自照顾唐氏综合征的儿子,一面躲避无缝不入的债主;老四忠厚老实,却连自己也照顾不好。

...

家族亲情与个人取舍不断受到考验,家庭故事借由一年四季的冷暖变化如画卷般徐徐展开。

这是一个很普通的家庭,有着一些我们可以感同身受的烦恼和琐事。

...

电影讲述的故事虽然简单,但对于观众来说这个故事其实是复杂的。导演在电影中其实有很多刻意留白的部分,而这些部分是靠观众去自发想象的。

如果导演处理得当,这种对于留白部分的想象,会让电影的故事变得更加丰满,有层次感。而很多电影之所以回味无穷,成为经典,原因也就在此。

比如电影中老母亲住在大儿子和大儿媳妇家里的时候,偷偷把药都藏起来,一粒也没吃。

...

导演并没有说明她为什么要把药藏起来,但通过剧情前后的一些铺垫和暗示,观众会自然而然地以为她是怕大儿媳妇下毒毒死她。

观众在无形中用想象帮助导演丰满了剧情,同情老母亲,讨厌大儿媳妇的唯利是图,斤斤计较……

这就是留白的力量,也非常能彰显导演的功力。

...

电影中的人物角色是多元化的,老母亲是一个贯穿故事的核心人物,老四则像一个旁观者。

其他角色如老大一家、顾喜、江老师、老二一家、老三、患唐氏综合征的康康等,也都在故事中站在了各自的位置,发挥了他们自身的功能性。

...

该片绝大多数演员,都是顾晓刚身边的亲人和朋友,其中一些演员甚至将现实生活中的身份关系也带到了电影之中。

因为这些群演从来没演过戏,顾晓刚还对他们进行了短期培训,提醒他们不要穿帮。

但我们观看过程中会发现他们的表演非常真实而且具有力量,反而比很多专业演员演绎地更加精彩。

城市的变迁、复杂的家庭关系、人物之间交际的情感纠纷、金钱纠纷……都让这部电影充满了人间的烟火气。对于观众来说,也具有了一种独特的现实性冲击力。

...

但同时《春江水暖》又是一部具有独特美学风格的电影,在近年来的国产“非商业”作品里,是少有的优质作品。

为了能够呈现富春江畔山水草木在时间之中的真实变化,顾晓刚甚至选择了按照真实季节来拍摄的方式创作这部电影,潜心拍摄两年方才完成前期工作。

...

整部电影蕴含着一种诗意,这种诗意并非无病呻吟,而是与时代变迁、人物变化有了恰到好处地结合。作为顾晓刚导演的第一部长篇处女作品,可以做到这种程度,已经相当惊艳。

...

“《春江水暖》是一部会留下强烈印记并且无法被冲淡的电影,具有宽广、庄严的温柔和叙事性的结构,是对中国传统山水画气韵生动的电影化表达。”(“影片人周”总监查尔斯·泰松评)

“《春江水暖》是一部超凡的电影。”(东京FILMEX电影节主席市山尚三评)

“电影《春江水暖》以精致的摄影构建了一幅正在缓慢燃烧的社会图景,现代性和传统共存其中。”(《Screen Daily》评)

其实从一些媒体和影评人的评价中就可见一斑。

...

在文学作品里,景色描写是可以用来丰满人物性格和故事的,反之,人物性格和故事也可以映照出景色变化、时代变迁。

而《春江水暖》作为一部影像化作品,实现了这种文学表达。

...

从对导演的采访中,我们也能感受到《春江水源》的古典美学特色:

“我们想做一个电影美学的革新,所以我们没有把他当成电影的概念,包括里面所有的艺术语言都是来自绘画。这种散点透视,准确点叫“非消失点散点透视”,是中国绘画非常独有的一种透视。来自东方的哲学观念,中国画里山水没有消失点,其实电影最大的主题是时空的无限。”

...

当我们展开一幅中国古代的绘画长卷欣赏的时候,就像画家作画的时候一样,是利用了散点透视。

中国山水画之所以能够表现“咫尺千里”的辽阔境界,正是运用这种独特的透视法的结果。故而,只有采用中国绘画的“散点透视”原理,艺术家才可以创作出数十米、百米以上的长卷,如(清明上河图)。

...

《春江水暖》的表现手法正是这种“展开山水画卷”的感觉。片中那个江老师在富春江里游泳的长镜头,就是“展开画卷式”的横移。

...

这种运镜方式颇具实验性,而且如果单从手法上来说,这种横移镜头并不是什么好用的手法。

但前文也有提到,导演把形而上和形而下进行了恰到好处地结合。因此《春江水暖》比起《富春山居图》,其实更像《清明上河图》。

...

02 野心勃勃的青年导演

现在谈论中国的导演,一般都是按照第五代导演、第六代导演、青年导演这样区分。

很多人调侃第五代导演的隐痛是“文革”,当然这只是一句玩笑话。

历代导演对美学风格都是有自己的探索的,但是第五代导演和再之前的导演,聚焦的核心依然是故事。

到了第六代导演,才开始逐渐对美学风格有了更加深入地探索,不再完全是为故事服务,比如娄烨、贾樟柯、王全安等导演。

而现在的青年导演们在美学风格构筑上的野心,已经大大超越了之前的导演。

...

毕赣、祈钰坤、周全、蔡成杰以及本片的导演顾晓刚等青年导演,尤其是毕赣和顾晓刚,对于电影美学风格的探索已经超越了电影自身的故事性。

尤其毕赣的作品和《春江水暖》,是由审美为地基而构建出来的高楼大厦,故事和人物反而成为大厦的点缀。

...

虽然这种探索目前很难下定论是成功还是失败,也无法确定是否可以一直继续走下去。

但至少这条探索的路上,已经不乏一些优质作品:《路边野餐》《地球最后的夜晚》《春江水暖》……

值得一提的是,顾晓刚是一个非科班出身的“迷影”导演。

...

不难从《春江水暖》看出他的迷影身份,影片的很多地方有杨德昌《一一》、侯孝贤《悲情城市》以及小津《东京物语》等电影的影子。

...

比如开场的寿宴,就是参考了《一一》。在叙事和技法上,也参考了《教父》的那场婚礼戏。

他自己也坦言拿了一些优秀的影片作为参考。但很容易看出,这些参考并不是照搬,而是灵活地运用,并且有了生动地本土化表达。

...

也许正是因为非科班出身,才更有实验的勇气。

所幸,实验得到了结果,《春江水暖》获得了荣誉和业界的肯定。至少证明这条探索之路是有价值的。

...

顾晓刚的野心不仅展现在美学风格的革新,他还计划拍摄《千里江东图》三部曲,而《春江水暖》只是卷一。

接下来的第二部他想以亚运会为背景,出现在卷一的人物可能还会出现在卷二、卷三,但将会是全新的故事。

探索之路漫漫,但总算有一个比较好的开端,而顾晓刚导演对于初心和真诚的看重也让未来的作品值得期待:

“之前我会怀疑,我们做那么久,花那么多时间,好像做一个菜,从什么时候开始种植,怎么种,背后有些东西不会有人看到。有时候也会问自己,为什么要花那么多心思去半夜在月光下给植物放个歌。那个人在吃的时候是真的能感受出来吗?原来真的能感觉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