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森林》确实是我很少接触的电影,这其实与我个人的心境有关,我感觉心里有两个灵魂,一个是敏感多疑,如履薄冰,尖酸刻薄,沉默寡言的静;另一个是横冲直撞,定力不足,心猿意马的躁。这里我没有用“动”,动是积极的,是静的调和,可是我走了动的极端——浮躁,动来动去不知道自己要干嘛,迷茫了。我很难静下来,慢下来去感受生活,因此会有种被生活边缘化的痛感,与生活疏离了。很多时候我在人际关系里,都会感到孤独,没办法共情,很久没有因某个人或某件事哭泣过,歇斯底里过了。但是对这样的状况,是可以自觉到的,这得益于“静魂”,我不愿被生活判无期徒刑终身孤独的,这个时候沉稳专注的一面就会帮助我调节心智,找到方向,活在当下,脚踏实地。这两个灵魂,看似矛盾对立,实则水乳交融,作为一个坚定的唯物主义者,我相信矛盾的对立统一,有矛盾冲突,才会催化斗争,促进发展。没有冲突的人生,该有多么无趣和悲哀啊!

本来看完项飙的《把自己作为方法》我就想对自己进行一番剖析,还是抵不住惰性的作祟和不敢面对自己(主要是一些阴暗面),就此搁置了。然而和《小森林》的偶遇,又唤起了我对自我的认识,因为我在市子的生活里看到了我生命所缺乏的平静和自足。市子自幼生活在日本东北地区的农村里,那里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人们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劳作、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的生活着,俨然一幅田园风光画卷。市子也曾只身前往繁华的都市,城市的“大”意味着有太多的未知了。在无限之地,人很容易迷失自我的,市子最后也回归了小森(乡名),住到了母亲不告而别留下的老宅里,她选择了故乡的“小”,主动与社会发生疏离,在自己的一隅里,平静的生活——想吃什么就自己在地里播种,偶尔也采食山间野果和时令野菜;自酿米酒解馋,自制果酱涂抹在早餐面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