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以精准的选角和精湛的表演为骨,以独具匠心的服化道音摄美为相

作品改编的最高境界是精神的契合、意蕴的协调,这是极难达到的,但也一直是创作者追寻的目标。

在我看来,《山河令》至少实现了角色在形象上契合原著,在表演上接近原著,这已然很难得。

大家不妨参照p大《天涯客》中有关周子舒、温客行的描写,对比下《山河令》中张哲瀚、龚俊的剧照。感受一下什么叫书里走出来的人。

...

《天涯客》关于周子舒的描写


...


...

《天涯客》关于温客行的描写


...

一个冷峻瘦弱、美中带媚,是周絮周子舒。

一个温润俊朗、邪中带魅,是老温温客行。

有图有真相,这选角真是绝了!

...

据说编剧小初为剧里的人物写了详细的小传,这为主创尤其是选角导演甄选演员提供了极好的参考。来看下这段采访:

...

其实准确的说,张哲瀚、龚俊甚至周也(顾湘的扮演者)都不算是新人,他们都是在影视圈成长沉淀过一些年的,尤其是二位男主均已达而立之年,张哲瀚更是担当过多部于正剧的主演,此前小k姐还读过一篇文,专门分析为什么于正永远捧不红张哲瀚,他和鞠婧祎的《芸汐传》我也看过,可是怎么就没发现他的光彩呢?

可见,好演员是需要好角色成就的,而好角色也在等着他的本主儿出现。正如沈巍/夜尊之于朱一龙,魏婴之于肖战,蓝湛之于王一博,阿絮和老温就是那个等着张哲瀚、龚俊的好角色。

...

左为山河令,右为芸汐传

阿絮挖掘了张哲瀚的妩媚,而温客行开启了龚俊的邪魅,同样是撩人的mei,却有着不同的层次和味道,真是神奇又给人惊喜,想必演员本人也没想到他们身上还有这样的“特质”。

还是陈凯歌眼光毒辣,他在《演员请就位》里就曾说过,“张哲瀚,你的眼睛很妩媚。他那眼睛泪光一闪,你瞅那多情劲儿就来了”…这评价简直一语中的。于正用十年把张哲瀚固定于硬汉的形象上,白白糟践了这个媚而不娘、可盐可甜的宝藏演员。果真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

由此我又想到了彭冠英,最近以一部《阳光之下》终于是火出了天际,谁能想到出道十几年不温不火,演个犯了半部刑法的渣男还能出圈呢?

《山河令》之成功,是演员与角色的互相成就,而“变化”和“细节”是检验演员是否“专业”和“用心”的关键。

所谓变化,就是演员的表演要体现同一角色在不同情绪中举止表情的差别,要体现角色在剧中年龄阅历的增长,以及该角色与其他角色间由于性格差异产生的独特韵致,而这些都呈现在细节中。

举几个小例子,你看周子舒在天窗时的头、肩、腰是挺直紧绷的,眼神是坚毅威严的,离开天窗易容成乞丐时,头、肩、腰是松弛甚至佝颓的,眼神是死水般茫然的,遇到温客行后尤其是卸下伪装后,头、肩、腰是舒展的,眼神是温柔的。还有张哲瀚在表现周子舒五感渐失过程中的变化,从身体的敏捷、到稍有凝滞,从对痛感的强烈程度的表现,到眼睛微眯的小细节,都很堪玩味。

再来看温客行的手,温客行有洁癖,第一集中他没露脸,都是手的特写,这双手曾经白玉无瑕极嫌弃血污,请记住这双惨白美手!

...

这双手后来还抚了白衣剑的剑尖、扶了乞丐絮的腰、给安吉四贤挖过坟、摸过阿絮的脸,摸完脸就放在了自己的鼻下...好吧老温,你就说你这无处安放的小手手是不是导演画上去的?难不成真是你自己的演技长进了?

嫌弃血污这洁癖其实周子舒也有,所以后来这双手还挥剑断了周子舒溅了血渍的袖子...呵呵,这暗戳戳明晃晃的梗,是有多欲盖弥彰啊?真让我为制片方捏把汗啊。

当然,除了手,老温还有会开车的眼神,真的是千变万化、难以招架...语言描述都显得苍白无力了,只能由衷地感叹:龚俊你太会演了。

...

总之,无论是阿絮的腰、老温的手抑或眼神,精准的选角和演员精湛的演技强健了《山河令》的根骨,使书本里鲜活的人物灵动真实起来,而服化道音摄美的匠心更为其平添了独特的美感。

大家追剧后都在调侃山河令剧组之所以穷,都是老温买衣服败的。其实龚俊曾经透露过,阿絮的衣服比他多。

...

官服、乞丐服、常服、还有睡衣…虽然板正的板正,潦倒的潦倒、朴素的朴素,哪里有一点雕琢设计,可穿在周美人身上怎么就那么好看呢?啧啧…

比起老温,阿絮的衣服素是素了点,可你再仔细看那官服上天窗的标志,乞丐内衣上的褶皱,常服与老温衣服的配色,就知道用心了。

...

至于老温的衣服,那就更不必说了,简直就是古风时装show,然而或许很多人只是觉得养眼,却不曾注意:初相识的银灰色长袍是尊重和致敬原著,胸前的竹叶是昭示他来自“风崖山、青竹岭”,这是原著中鬼谷的所在;“烈女怕缠郎”似的追随阿絮,当着一身“碧水”清澈,那是温润君子幸遇知音的chun波荡漾;再到墨绿色宽肩衣衫上没了竹叶绣满花草,那是确信找到了光,孔雀在开屏;知道阿絮命不久矣时穿的是墨蓝边素服,那是凉雨知秋、青梧老却的心寒,还有龙渊阁共闯虎穴的紫色小裙裙,四季山庄里难以驾驭的一袭粉衣,我停下来看了好几回还翻了一遍芥子园画谱(晕,还是没搞明白),那粉色衣服上貌似是牵牛花或者丝瓜的叶蔓,而牵牛花的花语是爱情永固,这种花茎叶虽然柔弱,却极难折断,而且只要给牵牛花一个支架,它就能无限向上攀爬生长,这不正是老温的写照。有没有发现,叶蔓的下方隐约有一簇圆瓣粉白小花,不知道是梅花桃花,原著里阿絮与梅是有渊源的。

...

我们再来看下妆容,看妆最适合玩“大家来找茬”,比如阿絮和老温找不同,“眉”!

阿絮的眉峰锐利,更显出他端方冷峻的个性,配以薄唇小嘴,应了老温说的“嘴硬心软”;老温的眉形圆润,一看便是谦谦君子,红唇阔嘴,温柔时显性感,发疯时邪魅狂狷,这妆正合了鬼谷谷主的身份。阿絮与老温个性不同,却能引为知己,可见知己要的唯“懂”而已,从来都不是“同”!

...

我看到老温的时候一瞬间想到了《花千骨》里的杀阡陌,是不是有那么一点神似…话说《花千骨》也是慈文团队打造的,看来慈文对于此类角色的选角眼光向来毒辣。

还有周子舒、顾湘前后头发的变化,周子舒为官时束发,威严而倍受束缚,退出天窗后散发,随意中流露出潇洒不羁,想到了李白的“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顾湘前后发型也有变化,前期歪发髻配以五彩绳,尽显刁蛮魔女个性,后期左右双发髻,戴粉色珠花,平添了良家少女气质。

再来说说道具,我印象比较深的有白衣剑、老温的扇子和玉箫、第一集里周子舒画的九九消寒图。

...

今天微博上进一步验证了,白衣剑出自龙泉宝剑厂钟师傅之手,是剧组特意找他定制的,商家竟然开始带货了…这剑要火。

老温的扇子是一把白扇,我喜欢这个设定,就像武则天的无字碑,不需要写什么,善恶功过任人评说,这“纯白”源自老温的洁癖,也源自他的狂狷。

...

还有老温的箫,也是个妙物,通透洁白温润如他,可以为阿絮疗伤,还可以俩人换着吹…小初生怕你不懂,阿絮用完偏要加一句“不好意思,把你的箫弄脏了…”

还有第一集就出现的梅花图,周子舒说四季山庄81人都死了,仅剩他一人,我以为81这个数不是编剧随便说说的。一来九是极数,有盛极则衰之意,叠九表示死人之多、牺牲之大、愧疚之深;二来原著中周子舒喜欢梅花,所住小院遍栽寒梅,剧中雪花纷飞,应是寒冬,他画的梅花图应是九九消寒图,一九至九九共有八十一天,每天画一个花瓣,这本是中国古人的雅趣,想来89年出生的小初虽然年轻,也有此雅好,这才有了道具布景里的这幅画。

《山河令》的配音团队也是我心中大爱,729声工厂!听广播剧的朋友们一定都知道的,这次《山河令》邀请了很多位729成员。

...

比如配周子舒的谷江山,就是海上牧云记里的牧云笙,哇…这个一开始我真的完全没听出来,感觉他太有潜力了,温柔的、有爆发力的都能来!曹蔚宁是苏尚卿配的,就是大鱼海棠里那个湫,还记得不?暖男声有没有?叶白衣是金弦配的,魔道祖师广播剧里面的蓝曦臣喽。可惜没有729的阿杰老师,我好喜欢他《风华录》里配的李白。另外李岱昆说一下,就是演蝎王的那个演员,他在剧里是原音,专业水准,真的好好听,大家没留意的都去听一下…听729,耳朵怀孕的感觉。

...

说到摄像和美术,就不得不提到我心中的大神曹郁,很多人只知道他是姚晨老公,我从心里反感这么介绍曹先生。

他是《妖猫传》、《可可西里》、《南京南京》等多部知名影片的摄像,金鸡金马金像大满贯。

拍《妖猫传》时陈凯歌给曹郁的评价是“袖携五色佛光笔,来补盛唐无字碑”。如果说审美价值是摄像美术追求的最高价值,那么我想说摄像还可以达到审美价值合并思想价值。有人说镜头怎么可能呈现思想呢?真的能!

推荐大家去看一部纪录片,叫做《我在中国做电影》,里面有曹先生艺术成就的详细介绍,还有镜头分析,我在此就不赘述了。

...

其实《山河令》的很多镜头就是审美价值合并思想价值,你看这太湖之滨的神仙打架,是不是在韵律美之下还诠释了“武侠”、“惺惺相惜”,甚至“琴瑟和鸣”…

...

还有上面这组镜头的构图,不正是“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己”嘛!窗外山河淡影,月下对饮成行,不但美,还能让人在美里共情。

《山河令》中独具匠心的构图不胜枚举,虽然剧组真的穷,但是肉眼可见,摄像美术老师真的是在用心打造这部作品!

...

截至目前,《山河令》的剧情已接近尾声,上“山”的人越来越多,无论是编导演,还是服化道音摄美,都受到了极大关注。

然而,都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山中人唯有以清醒的头脑面对今日之成绩,方可精进自己,正所谓“开山劈路,厚积薄发”!

PS.演员的表演固然出彩,但多半是编剧的台本写得好,张哲瀚、龚俊要想走的远,还得丰富自己的内心,脑子里有多少货,看看那差强人意的采访便知。愿年轻的你们知道: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盼今后的你们: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PS.小初的首秀固然惊艳,但多半是P大的原著给力,唐诗宋词元曲信手拈来用一次是才华横溢,总用观众也会厌烦,对生活的精研才是一个编剧的进阶之道。不要让山人们失望,看好你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