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结局我挺喜欢的,没有突然的鸡汤,没有突然的飞黄腾达,就是平平淡淡的,所有人各得其所地结束了。是一部追求梦想的剧,但是与很多先苦后甜的名人成名记不同,它告诉我们其实梦想不一定要被成名所定义。其实大多数小众的东西比如摇滚、说唱包括脱口秀和剧里面的漫才(日本相声)其实注定了想要大红大紫是很困难的。这几年的互联网帮助很多小众的爱好得到了推广,除了电视台这种比较官方的渠道,越来越多人可以通过更自由的渠道去展示自己的才华,吸引到足够的粉丝也同时赚到支持自己继续发展下去的资源。可是剧中的人物可能大多缺乏这种运气,坚持了十年漫才的德永和山下还是得面对婚姻、孩子、生机这些十分现实的问题,然后走向解散。剧里还有一个路边表演的吉他手,他每次让德永假装关注放钱在他的吉他盒里,但是最后也因为父亲生病不得不回到老家,表演的舞台也从东京繁华的街道变到乡下的土路上,观众从川流不息的人流变成一群低头不语的牛。
德永这个人物我对他的感觉还挺复杂的,首先我很羡慕这种有一项从小就知道自己能一辈子为之坚持的爱好,无论别人怎么想,无论路途多么艰辛,主要可以有舞台展示自己的才华就让他开心。然而我又十分看不惯他莫名坚持的样子。作为一个组合,我感觉如果一味坚持自己所谓的特色,就是他所定义的不向主流低头,那他凭什么要求要有更大的舞台去展示自己。不否认,有一些人通过坚持自我最后成功了,但是大的样本告诉我们,如果没有人际关系,没有大众喜欢的内容,那小众爱好永远都是小众爱好,你只能期望你的小众群体的消费能力可以支持你生存下去,不然就不要怨天尤人说为什么这个世界不给你机会。电视台的人也给了很多机会,德永用他不擅长社交为理由一次次拒绝,好听地说说在坚持自己,但我看来就是懦弱地拒绝改变。当然,我们还是很需要这些能坚持自我的人,让我们看到这个世界不一样的声音,而不是千篇一律的主流。可是娱乐资源有限,有才华的人也是千千万万,有限的资源肯定得分配给最有可能成功的人。当然不否认,我看不惯你的愤世嫉俗可能只是羡慕你活得太自由。
神谷这个角色太神奇了。不成佛即成魔,他就是成了魔的那一个吧。他那么欣赏德永我感觉多多少少是被他身上的那种坚持的力量感动,觉得他和自己很像。跟德永在一起,神谷可以做一个大哥,肆意地大呼小叫,即使什么都不做也是一个“有趣”的人。这种有趣却是他很久都没从别人那里得到的评价。但是这其实无形中成为了一种负担,大哥请小弟吃饭是很酷的,但是每次都请客其实就造成了很大的个人财政危机。想要变得有趣又不与别人同流合污,就只能沦落到无人问津的地步。最后一个三十多岁的大叔,为了引人发笑隆了胸。所以我才说这就成了魔了。
故事里还有很多人物,最后一集的几分钟里导演都给了大家一个不错的结局,但这可能只是主角的想象吧。东京这个大城市应该和北京一样,其实并没有那么多所谓的温情,梦想大多都要破灭,你为了生计可能就要背负很多东西(违背初衷,背叛同伴)。正如房东赶走修理电器老头时说的话:“我又不是做慈善的。”是啊,没人是做慈善的,没人有义务为你的梦想买单。
最后说几个桥段我最喜欢的,第一个是德永和神谷在公园里和太鼓黑人小哥齐舞;第二个是德永邻居吉他小哥要离开东京时为德永唱的最后一首歌;第三是德永和神谷喝醉后在街头游荡,德永模仿收废品老头踩扁易拉罐的动作,并称作这是在对抗地球;第四是最后,德永和隆了胸的神谷在温泉酒店又一次齐舞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