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很多关于追梦的故事。
《肖申克的救赎》里安迪的梦想是逃出监狱,实现自由;
《喜剧之王》里尹天仇的梦想是成为一个演员;
《大话西游》的终极梦想是西天取经;
《琅琊榜》里梅长苏的梦想是为七万赤焰军沉冤得雪;
《摔跤吧,爸爸》里的梦想是成为世界摔跤冠军;
《泰坦尼克号》的梦想是追求永恒的爱情;
······
故事里的每一个人都是心怀梦想之人,梦想就是他们活下去的动力和希望。
![](/usr/themes/jianshu/img/defaultload.webp)
难怪《少林足球》里阿星说:人如果没有梦想,那和咸鱼有什么分别?
马云老师也说: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从小到大,梦想这个词被说教者已经谈烂了,我们也听累了。
很多人对这个词可能已经无感了,没什么稀奇的。
甚至于你在人前谈梦想,在有些人眼里是一个笑话,因为你显得那么格格不入,都老大不小了,还玩这一套。
人的热情都是有限度的,失望一次,可能不会再有。
于是人与人之间越隔越远,继续遵循着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规律。
小时候,记得老师曾经也在课堂上,按座位顺序让每个学生起来说出自己的梦想。
依稀记得有的同学说长大之后要当科学家,有的是飞行员,有的是数学家······
记得有一个同学说的梦想我印象深刻,他对老师说,像你一样,然后老师说,我很渺小的。
现在回想起来,还是这位同学想当老师的梦想最现实最实在。
那时候我们的随口一说,早就忘到云霄之外了,加上时间长了,更是当成了一个玩笑话。
依稀记得同学们说自己想当什么家的时候,老师同学的确都笑得花枝招展的。
年纪太小,对于梦想,的确没有什么信念感。
对于学生来说,考个好的高中,好的大学,其实都称不上梦想,只能算是短期目标吧。
我觉得真正的梦想,是一辈子的事情。
![](/usr/themes/jianshu/img/defaultload.webp)
这件事情,让你的生命充实有意义,不管遭遇任何困难,你都能够坚守一生,全心全意,沉迷于其中,不知疲倦,不知今夕是何年。
偶尔想起的时候,冥冥之中还有一种精神的力量,让你不害怕一切外在的变化。
我想这是灵魂的呼唤,更是具有强大能量场的心理暗示吧。
曾经真的小看梦想这个词语了。
不要以为追求梦想就是为了成功,其实不是,追梦的过程是有很多好处的。
最大的好处,是让你感觉有安全感。
这股安全感,是任何东西都代替不了的,特别是你通过这个梦想获得一点小成就的时候,那种兴奋的感觉,会照亮你的整个世界。
小时候我们总把安全感寄托在父母身上,后来寄托在伴侣身上,再后来寄托在孩子身上,却从未想过人生最大的安全感其实是自己。
因为父母会老去,伴侣也有可能离你而去,孩子未来也会有自己的人生。
不学会自己给自己安全感,总有失望的一天。
毕竟生命无常,你永远猜不到明天会发生什么,这是我们克服恐惧感最有力量的武器。
梦想还能抵抗无聊。
混混沌沌的日子过久了,是不是很无聊,感觉生命没有意义,没有使命感。
但是如有一个能融入生命的那种爱好,那感觉就不一样了。
为什么那些活出自我的人,能够不走寻常路?
因为他们的作品就是自己的孩子,不用遵循世俗的那些规矩就能活得充实快乐。
而常人呢,没有孩子,没有八卦,他们感觉自己没有存在感,没有聚焦点。
想想,我们做的一切事情其实都是为了抵抗无聊,活得快乐的。
有个梦想养着,让自己快乐,何乐不为?
梦想能够让自己清醒,做出明智之举。
因为人生的各种关系羁绊真是太麻烦了,要是好的那还好说。
遇见不好的,那就糟心了。
各种斤斤计较,利害得失,肯定搅得一地鸡毛,剪不断理还乱,只有抱怨和痛苦。
但是心怀梦想的你,就简单了。
没那个闲工夫去处理那些破事,快刀斩乱麻,不问东西,就当吃亏是福,一心直奔自己的梦想之地。
你有了这样的格局,把时间和精力用在正经事上,你说这是不是明智之举。
像韩寒老师说的,做事是你的原则,碎嘴是他人的权利,历史只记得你的作品和荣誉,历史不会留下一事无成者的闲言碎语。
反思过往的人生,为什么活得如此纠结又失败?
首先因为懒,特别是精神上的懒,不喜欢动脑思考。
有句话糙理不糙的话形容,再精准不过。
我们不快乐是因为我们可以像猪一样懒,却无法像猪一样懒得心安理得。
能够说出这句话的人,可见,对心理学的了解,用这么简单通俗的话就表达明了。
佩服。
再是缺少格局观。
眼前要是有一点让自己不高兴的事情,就开始有情绪了。
有情绪的人,怎么可能开心快乐每一天。
生活在这个现实之地,大家都那么忙,谁会有时间精力真心理解你的感受。
自己不给自己点能量,还怎么好好活下去。
这个世界确实还有很多不完美,但我们不是为了那些不完美而存在的,我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完美。
比如,去看看花花世界,去读浩瀚如烟的书,去认识各种有趣之人·,去书写自己的所感所思·····
生活的确不能只有眼前的苟且,我们该追求自己的诗和远方。
如此,我们才能给自己一点希望,希望会让我们精神焕发,忘记眼前的一切负能量,向往灵魂的呼唤。
最后,看了这么多电影,最佩服的还是《肖申克的救赎》里的安迪。
![](/usr/themes/jianshu/img/defaultload.webp)
因为他身陷牢笼二十年,按照人的惯性,应该已经习惯了高墙内的生活,会舍不得离开。
一旦离开会像那个老者一样,不适应外面的生活而选择自杀,甚至为了留在监狱里,不惜犯罪威胁狱友。
但是安迪丝毫没有这样的不适感,高墙控制了他的身体,但是未能控制他希望自由的思想,这些才是他越狱成功的圣经。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上帝,如果连自己都放弃了,别人想救你,也找不到你的手在哪里。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适用于每一个追梦之人。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作者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