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上的网友评价这部电影时说道:“父母只管生,不管养,将孩子当做摇钱树和免费劳动力……现在做什么都要考证,做父母却不需要考证。”

4f5e7c9d738342e59ee8f12936a41e37.png
这是一部反思家庭构成的影片,获得了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的提名奖,同时,也是一部反思社会的影片。
这部电影放在我们国家20多年前,可能参考意义更大一点,毕竟那个时候盛行的是计划生育政策,大家纷纷偷着生躲着生就是要生;
现在开放二胎了,反而有很多人不愿意生了。
这部电影对于我本人来说也有非常大的反思意义——《何以为家》,豆瓣评分8.9分的好片。
“我要控告我的父母,因为他们生下了我!”

image
父母给了孩子生命这有错吗?
小的时候我常常会小声埋怨一些爸爸的不是,或者是他答应过我的事情没有做到,或者是他没有做好自己的事情,又或者没有给我该有的关爱……
而这个时候,爸爸就会说:“天下无不是之父母”,无论我说什么,无论他要求我做什么,我都是要去做的。
我甚至被每天早上五点从床上“请”起来,去田垄里,在庭院里忙到傍晚,有段时间我甚至怀疑父母把我养大是不是就是想要多个劳动力。
当被打了受委屈之后,爸爸说气话,怎么就生了你这样的种之类的话,我当时的心里是想,为什么要把我生下来受罪呢?
每次上学问父母要学费的时候,总是一拖再拖,每给一次就要记个账,说长大以后还。
有一次,还听到母亲跟其他同龄阿姨的对话,阿姨说自己家的儿子跟自己哭闹,骂他们,说为什么要生他?
听到这句话,我感觉非常能够理解,既然是这样的家庭,为什么又要生?还是生得这么早呢?

image
就是因为结婚就是为了生孩子?就是为了上一辈传宗接代的任务?
再长大一些以后,我想,可能上一辈都太过于匆忙,他们根本没有想好就生了孩子。
没有准备好适当的抚养孩子的环境,没有准备好当父母的心态,没有准备好付出……
所以才会造成把养个孩子当成是讨债鬼,当他们还没有长大就急于要他们还债,让他们替自己工作,认为孩子是自己的奴隶。

image
在这部电影中,12岁的男孩在法庭上控诉自己的亲生父母,因为自己的父母没有抚养的条件却还是不停地生,从来没有想过节育。
因此,这个小男孩平时生活承受着巨大的家庭压力,只要小孩子一旦有了动手能力,便要承受重大的工作任务。
生了男孩,就要分担工作;生了女孩,就要强行被卖给别人为妻。
小男孩气氛得离家出走。
……这又注定是一个破碎家庭的起源,只是小男孩采取了最后能够保护他的一道防线——法律。

image
日本电影中经常描绘出来的主人公故事线的最终源头都是家庭,是家庭造成他这样一种破碎的性格,一种飘零的人生观。
无论是《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还是《告白》都是在传达家庭对于一个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如果没有一个健康的家庭观,很难成长成为一个完整的柔和的善良的性格,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性格容易偏向极端。
当然这可以通过后期的教育和朋友生活圈改变,只是心中依然存在阴影。

cef338a41bcc4a8492ad6cc55ebf1e1b.png
同样,因为小时候的阴影,长大后,我也时常反思,如果自己不够有能力,不够独立,不够勇敢,
没有做好心理准备,是不会考虑孩子的事情。
当然,父母那一代也是这么过来的,可能也是因为这样,所以他们很难照顾到孩子的心情。
上一辈常对我们说的话就是,小孩子不要惯坏了;或者是说自己当年是怎么苦怎么苦,哪能比得上我们这一代啊?
可是毕竟不能这么比的,难道要自己的孩子吃自己当年吃过的苦才算吗?
把刻薄孩子当成是对于孩子的一种培养锻炼,却从来不给于鼓励和关爱,孩子从小内心就存在一些缺陷,长大后很容易形成缺爱的性格。
当然,个人觉得“穷人不要生孩子”的观念比较绝对,只要给予足够的爱,穷一点又算什么?
这个“穷人不要养孩子”是说,如果父母不肯给自己孩子足够的爱,对于付出精力比较吝啬的话,就不要养孩子,个人理解是这样。
关于这一点你怎么想怎么看呢?穷人不要生孩子,你觉得对吗?

image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