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囧妈》中的经典台词:
儿子对母亲说:”在你的心里面住着一个幻想出来的孩子,你为什么要锲而不舍的改造我呢,这么多年过去了,你难道没有发现,我并不是你想象中的儿子吗?"
妻子对丈夫说:”在你的心里面住着一个幻想出来的妻子,你为什么要锲而不舍的改造我呢,这么多年过去了,你难道没有发现,我并不是你想象中的妻子吗?"
相同的话语,在同一个家庭中神复制一般,从妻子说向儿子,从儿子说向母亲。
但是结局都是一样的,你说这个他或她都不能理解。

阿德勒说:关心对方更甚于关心自己是爱情和婚姻成功的唯一基础。合作,是亲密关系得以维系的关键。
而现实中,大量的例子告诉我们:自己快乐才是最终要的。固然,这里面可能有些是独生子女的关系,有些是因为自私,有些是因为对方不值得。
但是,很多人都活成了上面的这句话。
因为在我的心里,我一直幻想着有个完美的丈夫,完美的孩子,完美的家庭,所以我努力让自己的丈夫、孩子、家庭拼命向这个”范本“靠拢。
完美的丈夫是什么样的?
会做饭,会做家务,会照看孩子,会在各种纪念日送各种心仪的礼物,会甜言蜜语哄我开心,还会赚很多钱不让我上班累……
完美的孩子是什么样的?
会在你心情好的时候撒娇,心情不好的时候自己乖乖看书不打扰,会自己写作业,会自己穿衣吃饭,会玩完玩具后收拾好,会弹钢琴,会画画,会下围棋,会各种才艺,并且优秀的无以复加……
完美的父母是什么样的?
会帮你分担小家的负担,会在你需要的时候出现,不需要的时候离开,会自己玩手机,会自己上网买东西,不抽烟喝酒打牌,会把自己的老年生活过的有趣且丰富多彩……
看到这里,我深深的叹了一口气:这样的丈夫/孩子/父母请给我来一打。
好多人说,可是朋友圈里很多都是这样晒生活的啊?
会写书法的父亲,会做饭的母亲,会送礼物的丈夫,会各种才艺的孩子……
可是,我们的生活,并不是朋友圈,或者别人口中那一句半句的生活。
我们的生活完整的样子,是你看到的样子:
有哭泣打闹,有争吵冷战,有恶言相向,有后悔内疚……
我们的妻子、丈夫、孩子、父母,不是活在别人言语中或者朋友圈中的,
而是明明白白的站在我们面前的。
这样的丈夫,会累了想要打会游戏,会忘记我们的纪念日,会买我们并不喜欢的礼物,会懒到自己的衣服都分不清洗了还是没有洗,会在你面前吃饭打嗝,喝水放屁这种不雅的事情;
这样的孩子,会把你刚换上的衣服就弄上汤汁,会把作业写的乱七八糟,会把你花大价钱报的钢琴课、美术课、围棋课上两节就不想上了,会吃饭的时候不吃饭,睡觉的时候不睡觉;
这样的父母,会不停的问你要不要吃这个,要不要吃那个,会打电话问你我的手机怎么又坏了,会不停的把你的小家收拾成你不喜欢的样子,会抽烟喝酒,会不停的做些讨你嫌弃的事情;
可是,我们的生活就是他们,他们就是我们的生活啊。
学会与他们生活,才能过好你想要的生活。
幻想中的固然完美,但是并不真实,会让你在现实中产生深深的落差,而导致焦虑、失望,甚至想要逃离。
《美丽心灵》中的约翰纳什,因为个性比较孤僻,所以在普林斯顿大学上学的时候,幻想出自己有个室友,叫做查尔斯,会在他困惑烦躁的时候带他上天台喝酒;在生活中因为不满足只能做个研究学者,想要成就更加非凡的成就,所以他幻想出来了威廉帕彻,一个有着特殊身份的国家安全人员,让他负责解码国外敌对势力的接口密码,成为国家英雄。
在影片中,他深受他幻想出来的人的影响,分不清真实与幻想,最终成为了一种病态(精神分裂症)。
这是一个极端的例子,因为不满意现实中自己的,而转而追求让自己与众不同,从而导致出现幻觉或者病症。

如果我们对生活中的周围人不满,轻点的就会焦虑,因为周围的一切都和自己想要的不一样,或者抑郁,因为无力改变世界,导致厌弃;重点的可能会愤世嫉俗,与人为敌,与所有的不同者奋力斗争,走向一种极端。
假如,换一种思路呢?
与自己和解
接受不同
在读《正面管教》这本书的时候,我特别喜欢其中的一个词:温和而坚定
接受不同,与自己和解,并不意味着随波逐流,而是真心接纳生活的不完美,然后想方设法的自我努力,努力去创造让自己觉得舒适的环境,如果暂时无法达成也没有关系,温和而坚定的缓慢而行,假想这是一场马拉松比赛,需要参与者有较大的耐心和决心,持续的投入,总有一天会拨云见日,到达彼岸的终点。这一路上,可能会有荆棘,有风雨,甚至倒退,但是,坚持是最好的良药。
去年有段时间,因为工作压力,生活不规律,晚睡晚起,工作没有精力,回家后看到孩子们吵闹就会烦躁,然后就会发火,跟老公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吵架,感觉那个时候,自己一个人在坚持对抗全世界。
我为这个家付出良多,看别人都是在坐享其成,所以别人有一点不顺我意,比如妈妈不听我的劝阻,非要帮我洗衣服;让老公打扫卫生,老公敷衍了事;10点半了,想去洗个澡,但是调皮的孩子还在不停的玩闹,一点都不肯睡觉;都能让我崩溃,情绪失控,冲妈妈恶言恶语;冲老公吼叫,说一点也不体谅我的辛苦;对孩子生气,甚至会吼哭孩子。
这样的自己,就是已经走到的悬崖的边沿上,差一点就冲下去了。
换一种思路之后呢。
接受了我的付出是这个家的正常需求,老公和爸妈也为这个家付出很多,珍视他们的付出,学会感谢,感恩。
接受了老公不愿意做卫生这个事情,更喜欢做饭,我来打扫卫生,鼓励他在做饭方面发挥他的优势,及时肯定。
接受了如果孩子10点半不睡觉,给她说:妈妈有点累了,想去洗个澡,让爸爸先陪你讲个故事可以吗?
这样之后,我就释然了,不再为难家人,也不再强求自己事事做到完美。
接受生活给予的一切,然后努力过好自己的日子。
换个角度,世界豁然开朗。
学会鼓励,赞赏,及时肯定,这样才能给自己营造一个舒服和睦的环境,幻想出来的丈夫/妻子/父母/孩子,终究不是现实中的,勉力改造,只会让自己挫败,而且关注的点都在与如何与之斗争上,如果改变思路,接纳生活给予,我的爸爸妈妈就喜欢看老派的电视剧,我的孩子不是乖巧的孩子,而是调皮有个性的孩子,我的丈夫是个幽默风趣,喜欢做饭,带孩子做游戏的丈夫,仅仅不喜欢打扫卫生而已。这样说服自己接受现实,生活也变得容易许多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