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语课》讲了一个简单而又震撼的故事:犹太人吉尔斯为了保命,对德国军官科赫谎称自己是波斯人。科赫为战后在德黑兰开餐馆作准备,要求吉尔斯教他波斯语。为了活命,吉尔斯只得将集中营2840个名字记住并改编成假波斯语。德军溃败逃跑后,科赫说假波斯语被海关识破,吉尔斯诉说2840个生命在集中营的真相。
我想从语言和人物形象这两个大角度以及联系到IB大纲中“认同”这一概念,谈谈我对于这部电影的看法。
2840个名字,2840条生命
影片中集中营的开始便是科赫指责克劳斯女助理在登记“罪犯”名字时,字写得不公整。这首先给观众留下了对于科赫的第一印象:一丝不苟、严谨、暴戾。因为吉尔斯的到来,科赫开除女助理,让吉尔斯来登记。而吉尔斯靠着这份名单,编出了波斯语。影片进行到这时,我身后的观众开始猜测:“他肯定要靠着名单来编单词。”最初,我觉得这是荒诞的,因为科赫只要看一下花名册便知道有诈。但我高估了科赫,他直到最后被海关拦住才意识到自己半年来学的根本是不存在的语言。这里是非常讽刺的,一个对于花名册上姓名规整这么重视的人,却选择视而不见那些姓名背后的生命。吉尔斯在编造波斯语时,将每个人的姓名与之特点联系在一起,这也是对生命的敬重,他们虽然大部分不幸去世,但他们的生命以一种新的语言延续在这世上。
语言——爱的信条
(假)波斯语对科赫的意义是爱,是他对和平的向往,对实现梦想的追求,是他传达爱情的道具。印象中的纳粹军官应该都是不苟言笑、残忍专制的,而本片的科赫在谈到自己未来的梦想却露出了孩童般天真的笑容,当他谈及自己的厨师梦,他是无比喜悦而又骄傲的。他在询问吉尔斯波斯语的“我爱你”时,脸上也充斥着憧憬。战争结束后,他将吉尔斯带出集中营,继续打着20个罐头的赌。这些时刻我看到了科赫上人性的光辉。在战争的洪流中,每个人也只是效力自己国家渴望本国胜利的普通人罢了。但我觉得科赫这一人物悲剧的命运从他加入纳粹党便开始了,他并不无辜。吉尔斯问他为什么加入纳粹党,他说他羡慕那些军官,可以在大街上谈笑风生。从此处加上他的梦想,我们得知科赫本人是没有对于纳粹的狂热的。还有科赫一开始就向吉尔斯强调过自己最恨欺骗和偷盗的人,以及在军官野餐上对吉尔斯的辱骂,也能看出科赫是个自卑,渴望利用纳粹党的身份让自己看起来强大。对于战争,他没有清晰的认识,虽然只是个厨师,但他也助纣为虐,成为了间接杀人犯。还有很讽刺的一点,当德军处理犹太人时,科赫听着窗外此起彼伏的枪声不为所动,习惯了这一切。但却兴奋地叫吉尔斯欣赏他新写的(假)波斯语诗。这首诗也传达出他反战的心理,但他却不知道这优美诗歌的背后是一条条血淋淋的生命。用德语的科赫冷酷凶狠,用(假)波斯语的科赫将自己最敏感脆弱温柔的一面展现出来。
语言——生存的工具
(假)波斯语对吉尔斯的意义是生存,他必须每天编出40个根本不存在的单词以保全生命。在他去往集中营的路上,因为同行伙伴的饥饿,他同意拿半块三明治来交换一本波斯语书。正是这本波斯语书救了吉尔斯的命。吉尔斯将计就计装作这本书主人的儿子,欺骗科赫,教他波斯语。吉尔斯最初只编了厨房有关的词,因为科赫的怀疑,他只得开始每天教他40个单词。为了蒙骗过关,他利用花名册的名字,在编出一个个单词时,也记住了一个个名字。
身份认同
说到姓名,我很难不将此与身份联系在一起。我认为电影中最精彩的对话是:“你和那群无名之辈一样”“你说他们是无名之辈只是因为你不知道他们的名字 但他们和你并没有区别”。这段是科赫发现吉尔斯混迹人群,指责他愚蠢的行为,科赫认为这些“罪犯”都是可以无故送死的。吉尔斯批判了这一看法。当然,姓名是一个人身份的象征。在某一程度,姓名=身份=生命。电影中的两个男主都或多或少失去了自己的身份。科赫既不爱国也不爱纳粹更不恨犹太人。出身底层的他只是希望通过这一工作能让自己看起来体面。科赫厌恶自己儿时穷困潦倒的生活,所以一直梦想当厨师,他是厌恶曾经那个身份的。在战争爆发前他义无反顾加入纳粹党,战争结束他又要叛国来到德黑兰。他将波斯语书藏进衣服里,脱去军装,在护照上用他人的姓名,这些也体现了他对于自己身份的不认同或者说迷茫。吉尔斯为保命,给自己伪造了一个波斯身份。他们都“不认同”自己的身份,但最大的区别在于:一个是主动,一个是被动。好在最后吉尔斯重拾自己的身份,并将2840个身份也公之于众。
最后,我想纯粹从电影的角度赏析这部电影。我认为科赫的形象比吉尔斯更加饱满。这其实是毋庸置疑的。科赫用假波斯语透露出自己的身世,他的人物背景故事是呈现出来的,而且他的情绪变化也很大:从在面对下属的无情严肃到学习波斯语的喜悦憧憬再到被欺骗后的愤怒。相比之下,吉尔斯全片都是惶恐的表情,直到说出那2840个姓名时,积在心中的难过无奈才从泪水中迸发出来。影片也只交代了吉尔斯是个法国人。但是,这两位主演的表演都是无可挑剔的。这部电影将人物形象处理的有别于其他电影。大部分此题材的影片都会完整“犯人”的形象,尽可能交代他们的故事,来点出战争对于无辜群众的影响。但这部电影另辟蹊径,反而完美塑造出一个有血有肉,不再扁平化,军官的形象。以另一个视角点出战争对于每一个普通人的影响。这是影片我认为最具有创新,“旧瓶装新酒”的一面。
这部电影的缺点也非常明显。影片只是平面地展现了这个故事,毫无镜头语言上的特色,多亏这个故事拯救了这部电影。全片从开头就渲染出紧张的气氛,观众心上的弦从一开始就紧绷,使得会减少观众的耐心,而且到了特定节奏紧密的剧情时,观众可能反而跟不上,做不到情感的共鸣。而且这部电影的巧合过多显得很牵强:吉尔斯正好和人换了波斯语书;正好有一个军官要波斯人;正好女助理字写的太丑,吉尔斯能顶替她,从而编造波斯语词......不是说电影中不能认为创造巧合,而是导演的功底有限,没能完美的将这些巧合自然地讲述。所以我认为这部电影可以给到7.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