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算是我真正意义上看过黑泽明大师的第一部电影,看完之后简单去豆瓣下面刷了一下评论,发现大多数影迷都对这部电影的观感不过尔尔,也许是珠玉在前,反而衬着《梦》多少有些差强人意。

单纯从我个人的角度出发,由于之前从未撷取过大师的任何一部影片,所以, 《梦》给我的感受则是更加直观,更加热烈的。

黑泽明用一层一层的梦境,释放了现实时间的困境,在电影里有意无意的表达了一个关于人生的终极话题——人终将会去哪里?

《梦》是用一个极具先锋性的外壳,复杂的高级概念,包裹一个极端保守的内核,所谓大道至简,即是用最繁复的结构、最虚拟的镜头讲述最简单的故事,通俗来讲,也就是会“玩电影”,通过复杂概念与特殊叙事手段对电影最终的视觉呈现效果无疑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梦》的主题很浅白,但表达主题的方式与过程却是纵横交贯,这也许就是大师与我们普通人的差距。

就拿《太阳雨》与《桃园》这两个梦境来说,主题一目了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从而折射出对日本如今环境问题的担忧。扑朔迷离的梦幻色调杂糅着日本传统的文化特质,鬼怪志异,倒也非常符合孩童时期对怪力乱神的想象。介于太阳雨与桃园是我最喜欢的两个片段,对于接下来其它梦境的阐释,并不详谈。

风雪和隧道直面了“生”与“死”两极,隧道这一梦境也展现了战争对人精神的迫害。红色富士山和鬼哭预见了核爆炸的危害,不得不说,我一开始以为鬼哭这个梦境是在暗示上世纪的广岛长崎……最后一个《水车村》,怕是黑泽明大师对自己处于迟暮之年的担忧,比如老人说的“人其实都不想死”,还有之前《乌鸦》里面的梵高用太阳来作画,所剩时日无多,便只能堕入无常的梦境之中,寻求解脱。

《水车村》的背景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颇为相像,批判着当代的城市的内部结构。欢快的葬礼又与老庄思想相契合,不知怎的,莫名有一种田园式的中国传统道家的思想。豁达的生死观又让此片段得到了升华,与之前垂垂老矣的忧患度日也形成了对比。

那个在河边死去的浪人何尝不是黑泽明的自拟,他死后也会不会收到人们的鲜花与纪念?

斯皮尔伯格与卢卡斯等世界级大导演都对黑泽明崇拜非常,而我们这等蓬蒿之人,只能远远观望,就目前来讲,数不胜数世人的鲜花与崇拜的目光送往天堂,他的确做到了。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