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整部电影最后也没能抽泣一下,无数次以为已经是泪目之时,但干涸的眼眶只在黑暗中隐隐作痛。或许是太久没有与数码宝贝的世界发生联系了,缺少那一份与被选召的孩子们一道冒险的心灵体验,而越来越难以共情。眼泪是感性体验的产物,当离开了共请之对象太久时,汹涌的悲痛也变成干巴巴的感伤。不过也不知道是不是心已经在成长之后麻木了。

于是ED结束后,只能蜷缩在自己的座位上,回忆着亚古兽和加布兽的最后一面,顺带延伸到1、2部的一切奇趣与感动(竟还能回忆起主线剧情),延伸到小学时黄昏蹲守在电视机前的纯粹日子。它们像老相机拍出来的胶卷照片,模糊而真切,但一旦直视之,便要被无可明状的怀念、无助、留恋与哀婉吞噬。这就是nostalgia本身。

我一直以为数码宝贝的世界构成了我已逝人生前段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谓善良、真诚、纯粹的概念对于儿时的我,大约是天使兽的模样,而我对于这一角色印象之深也让我潜移默化地相信着一些东西——这种信念毫无逻辑、缺少前提,只给予人一种无端的引导,却引导人成就自身最根本的品质与性格。此二者不同于理智所能触及的对象,而是无法分析解构透彻的事物,对我来说,它已经“理所当然地”存在于那里了。虽然它貌似不会直接影响此后人生的决策与权衡,但它已经“构成”了我。

脱离了六年数码宝贝的世界,再回来,孩子们竟也一同长大了。这真是令人恍惚,仿佛我一直也没有离开他们一样。当年我伴随他们一路走过,到今天太一竟也在本科写论文了,深感同情。阿和太一在烤肉店聚餐,那些话题同样萦绕在我耳边,可是剧外人和剧中人一样不知道答案。这背后是成长,全篇在讲成长,最难的是成长,它是定理又是魔咒,赐福而诅咒着所有人。成长意味着变化,意味着放弃旧的而迎接新的。可是谁愿意主动放弃曾经的美好与昨日的世界?

成长并不是一种选择,而是定理。太一在战斗中强调“要前进”,听起来就像一句assertion,仿佛因为是迫不得已地要往前走而不得不如此陈述一般。孩子们是不是想永远和他们的神奇宝贝在一起?破除了厄俄斯的水晶是否是救赎?如果把数码宝贝解读为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这个发问就已经涉及了终极问题。

(啊写不完了,明日又要劳作,正好借此mark一下,决定有空补一补之前的剧场版和2后续的几部,感触慢慢写吧)

Butterfly fl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