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星给Jonathan,给Rent,给LMM的热情,给无与伦比的Sunday,给桑德海姆的爱,给百老汇客串卡司的诚意。
最后的呈现效果,两星。
全篇如同堆砌两小时长的短视频?预告片?MV?主角的一呼一吸都放大成极致亢奋的情感呈现给观众,单独拿出来看都算亮点,结果当然是全篇的高潮一波接一波,真正的高潮反而显得无力,从头到尾都热泪盈眶,只会让一切感情显得廉价。四处安插的脱口秀独白和演唱,让人怀疑自己是在看周年纪念演唱会,对比原来本分的线性叙事,你当是在改编Company吗?情绪渲染套路单一扁平,观众半小时就能看穿公式,接下来便是漫长的审美疲劳,还有碎片化的“评委”特写提醒您:看到这里该作泪目状了。原作中小打小闹的笑点作为主要的情感调剂和缓冲,都被自信地删掉,更是不留片刻的空白给观众思考、喘气。后半小时收住了,情感高潮自然而然也能来。本就是小格局小视角的故事,撑不起两小时的情感解构,没必要强行烘托成什么emo界英雄史诗。
电影的优势在于细节捕捉和场景调度,最后氛围感却甚至不如原作的三人小舞台,更别提快把幼稚童真演出癫狂感的演员。避重就轻的人物刻画,就差把主角是天才这件事写到脸上了,被忽视的配角命运,对比主角可有可无的奢侈烦恼,让人觉得只是为赋新词强说愁。身边人个个是被自己才华震撼到怀孕的反应,这样的三十岁到底有什么可担忧的?你对观众来个耸肩,我还能勉强解读为黑色喜剧。硬是把一个独一无二的可爱灵魂,修饰成了烂大街的偶像讴歌。
Sugar不喜欢可以删干净(谢天谢地我还能在片尾听完Green green dress),十几秒的痕迹,更像是可有可无的尴尬细节。
故事本身当然是值得回味的,影片把全部的味道用力拧出来并大力发散,使得本体迅速干瘪,显得空洞低级。这种降级式处理,值得业界研究。
我觉得我是爱这些元素的,没有男主情绪特写的幻灯片场景,我还是哭了,但我不愿参与到这场观众的鼓励表演中来。这个作品,需要太多人和背景来配合展示,即使给高分,荣誉也不属于作品本身。Lmm要不去做做心理咨询吧,能感受到你不由自主地混乱宣泄,而非有序的陈列,这样不好。你有两个小时的时间,却抽不出一分一秒去冷静沉淀。
影片最超脱的一点:把我的五味杂陈观感,融入成片中几句精炼的台词“太多细节反而让我们分心对人物难以产生共鸣”“我们不如省略歌曲,观众就能在半小时内离开”,力透纸背,一口气穿破第五面墙了好吗?如果这份自嘲是创作本意,那不拿奥奖说不过去了吧!
看似在讲Jonathan,其实是在讲LMM,这次不但配角,连主角都开始沦为导演自我感动的工具。若想借Jonathan表达自己,大可另起炉灶自由发挥,为什么要移花接木借花献佛?掀开缅怀的遮羞布,是赤裸裸的消费。
足以让人彻夜难眠的视听效果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