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季继续深入探讨了Eating Disorder、What we could do about Mental Health as different roles、Childhood Trauma、Asexual & Aromantic、Social & Political controversies about Transgender、Adolescent exploration of gender and sexual orientation等重要主题,同时也温柔阐述了恋人之间的坦诚交流、恋人之间亲密行为的第一次、恋人与朋友关系处理与时间情感分配的权衡、恋人与自身的优先级选择、对自己身体的不自信、对自己未来的迷茫焦虑与不自信等青少年时期的困惑与烦恼。这部剧集就像一个温柔的拥抱,告诉你:在成长的过程中你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它们不会迎刃而解,它们或许会持续纠缠你很长很长时间,你会感到痛苦,你会感到困惑不解,你会不知道自己是谁,你甚至或许会憎恨自己、尝试伤害自己,但请不要忘记,只要身边有着爱你的人,只要你也用力地去爱你所爱的人,即使带着这些问题继续在人生的旅途中走下去,也不算可怕。

我其实是一个很不喜欢与人争辩的人,特别是在身份政治议题上——与人争辩这些议题让我感到疲惫,因为我完全相信甚至信仰着“并不是所有人都生来就含有丰富的同理心,也并不是所有人都生来善良”这样一个简单的事实,我从来不觉得自己有义务去“拯救”或者说“扭转”那些充满了仇恨或者仅仅是不理解的人的思想。这或许是一种讽刺性的双向鄙薄:在他们的眼里,我所身处的、所代表的、所爱的社群里的人们是“有缺陷的”;在我的眼里,缺乏共情、同理心,轻易地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为所谓的“正常”下定义,把所有不同于自己的人们归于“危险的异类”的他们也是有着无法医治的“缺陷”的。但趁着刚看完这部剧集,众多感受从内心涌动浮现、众多早已形成的人生观念在胸口呼之欲出的契机,我想要整理自己的思想,发出自己的声音,不是为了争辩,不是为了改变任何我前文所提到的心灵含有缺陷的人们的想法,只是因为我有这个权利,我们这个社群,拥有发出我们声音的权利——我们并不像你们对待我们的那样理应噤声。

首先,我知道一定会有人说这部剧集太过政治正确,或者借着这部剧嘲讽欧美的政治正确“走火入魔”,因为这部剧里面云集了同性恋、双性恋、跨性别、无性恋、非二元性别等身份政治角色,甚至在这部剧的主要角色里面,没有任何一个人是传统的异性恋。对于会这么想的人,我只想说:滚去看你爱看的异性恋中心主义的剧吧,这部剧不是做给你看的!对于一个在这样一个完完全全异性恋中心主义的世界里顺顺利利地活了二三四五十年的异性恋的你,这部剧居然敢没有把异性恋放在世界的中心,居然没有绕着异性恋转,甚至居然敢忽视异性恋的存在,真是大胆!世界都要崩塌了吧!这个世界都要完蛋了吧!现在你知道我们看你们做出来的、天天吹的、爱得要死的那些LGBTQ人群完全隐身的或者当个背景板或者作为一种猎奇性质的玩物出现的异性恋中心主义影片的感觉是啥样了吧?当然你肯定还是不会知道,因为你的共情力为零,把自己放入他人的处境里去尝试感同身受是你天生缺失的能力,这是你灵魂的缺陷。对于你来说,LGBTQ只是几个字母,只是几个符号,几个标签,一个猎奇的存在,一个玩笑,一个茶余饭后的八卦谈资,或许还是一个所谓“资本抑或政敌生造出来的概念”,一个对于社会来说的“威胁”;但对我来说,这里面是每一个像我一样活生生的人。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或早或晚地开始迷惘,为什么我们会和自己所习得的、社会所告诉我们要成为的那个人不一样,为什么会对同性产生特殊的感觉,为什么会感觉自己被困在不属于自己的身体里,为什么会为自己的性别被假定而感到不舒服;我们会因为压抑自己的天性、选择所谓“正常”的生活方式而被指责,也会因为释放真实的自己,拥抱自己的天性而被指责;我们一辈子生活在这样的双向矛盾里,更为痛苦的是,我们永远不可能在人类社会宏观层面上做到简单地消失,因为我们就是永恒的客观存在;我作为一个个体或许可以简单地消失、死去,但永远都会有像我一样的人,在同样的矛盾里挣扎着,数千年前曾有,数千年之后也会有。人类社会当中的个体,本就不是简单地分为男性、女性、异性恋、同性恋,人作为一种复杂的生物学、社会性动物,客观而多变的物理生化环境、基因序列、激素、大脑神经网络、甚至是某些冥冥之中人类尚未发现但控制着一个人对自己感受的存在,以及每一个人具体的社会历史经历,等等这些无数个因素,组成了我们这样的一个肉体和灵魂上的双重人类,这样的我们必然是复杂的。我们每一个肉体和灵魂必然有着独属于自己的感受和欲望,这样的感受不是简单的男女性、或是什么性恋可以一概总结的;有些人或许觉得荒谬,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名词、那么多的标签,可是不是先有了标签,再有了标签所代表的人,而是先有了无法在已有标签中找到归属的人们,再有了新的标签;我们是先有了自己的感受,再用一些分类标准去描述它,而不是先绞尽脑汁思考创造出一个猎奇的分类框架,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往里面装。我们是先发现,自己好像并不喜欢异性,却总是对同性产生特殊的感情,再发现有许多和自己有着相同的人,才意识到原来自己归属于同性恋这样一个群体;我们是先在不停探索中发现,自己好像对于性、对于浪漫关系没有兴趣,在和与自己有相同感受的人交流后,才发现自己归属于无性恋或是无浪漫倾向。这样简单的例子,我可以举无数个,但能够理解的人自然理解,不能理解且没有共情力的人永远都不会懂。没有人爱给自己贴标签,我们只是爱自由地做自己。如果这些标签对你来说只是一个笑话,那么请fuck off,不要影响我们活出自己快乐而精彩的人生。

回到这部剧,我很高兴能够看到这样一部完全以LGBTQ青少年的成长为中心的剧集,而且在很多时刻都能够完完全全地感同身受。对于顺直人来说,这部剧描述的生活、人群、社会或许就像另一个世界一般的存在,有这样一群LGBTQ青少年聚在一起的成长生活或许就像Peter Pan的梦幻岛一样地不真实,但对我来说,这里面大部分的烦恼与困惑,都是我所真实经历、感受过的烦恼与困惑,而且我们酷儿就是会喜欢找酷儿一起玩呀,怎么了呢?我真实地经历过剧中所描述的性向迷惘、探索与确认,经历过以“娘”之名的性别气质攻击,也经历过不知道怎么向熟悉的朋友出柜,不知道怎么向家人出柜等等烦恼。Charlie和他朋友们的故事,让我逐渐开始理解自己的成长,开始认识到这个世界上并不只有我,还有很多很多和我一样迷惘的人——这难道不比再拍一部老套的异性恋青春恋爱剧要意义深远得多吗?再者,即使这部剧的人物设定、剧情不符合现实,有所艺术加工又什么关系?文艺作品本就不是天生要完美贴合现实。看《哈利波特》《千与千寻》《大话西游》看得津津有味的你,你爱的作品里可以出现魔法、妖怪、龙、魂魄,但是但凡哪个作品里多出现那么一两个黑人、性少数,就是“政治正确”,就是“强行塞入”,就是“脱离现实”——可是有没有可能,我们生活的社群当中本就有很多性少数呢?有没有可能你所幻想的那个几乎所有人都是顺性别异性恋只有那么0.01%的人可能会“不正常”的世界才是真正不存在的呢?

接下来我想讲第二点,也就是关于性别与性取向探索的问题。我无法形容自己已经多少次听到多少次类似于“不要宣传LGBTQ,会影响青少年”“很多青少年把自己归为LGBTQ人群是因为觉得这样很酷/青少年会因为觉得这样很酷而‘选择’成为LGBTQ人群”之类的观点,也数不清自己已经为这样的弱智发言翻了多少次白眼了。第一,异性恋就这么脆弱,听点看点同性恋的东西,就会变成同性恋啦?那看来异性恋也没有那么“自然”嘛?同性恋天天被你们异性恋包围,咋没变成异性恋嘞?第二,成为LGBTQ群体的一员从来都不是一件“很酷”的事情。成为同性恋/跨性别/酷儿,意味着面临无数来自外界的阻碍、伤害,意味着无数次怀疑自己,意味着随时可能失去自己家人、朋友的爱与支持,意味着永远不可能彻底敞开心扉、放下心防,意味着在大部分时间都要隐藏部分真实的自己。成为同性恋/跨性别/酷儿,意味着自己不再成为社会的“默认选项”,意味着自己永远都要花费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去解释自己的特殊性。这样的境况,怎么会“酷”到吸引好奇的顺直青少年来扮演?第三,性取向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个人固有的属性。如果性取向是一种选择,没有人会“选择”受人排挤受人非议的生活。正是因为我们改变不了自己的性取向,所以我们除了拥抱真实的自己之外别无选择。我们不是像在桌子上挑几盘菜一样这盘是异性恋那盘是同性恋这盘是双性恋那盘是无性恋哎呀当一个同性恋好有意思让我试一下吧像挑菜一样选择自己的性取向,性取向是根植在身体与灵魂当中所固有的,我们能做的只是随着人生的前进去发现它。有的人曾经表现为异性恋,后来成为了同性恋,并不是他从异性恋“变成”了同性恋,而是他随着人生经历的丰富逐渐发现自己曾经以为的爱并不是爱,而逐渐在同性身上找到了这种感觉——他发现了自己真实的性取向;有的人曾经表现为异性恋,但逐渐发现自己也能喜欢同性,并不是他从异性恋“变成”了双性恋,而是他一直以来都是个双性恋,只是他后来才发现了自己的这一面。请不要把异性恋当成每个人的“出厂默认设置”。一个人对自己的性取向存在有错误认知,是完完全全正常的,因为一个人认识自己的过程本来就是漫长的,有的人或许需要用自己的一生才能够完全了解自己。我对自己性取向的认知,也经历了异性恋-双性恋-同性恋的变化过程,人在年少的时候,对爱、对性的理解都还不成熟,你怎么能期盼他就一定能够发现自己真实的性取向呢?对于青少年来说,只有放心去感受,放手去爱,去尝试,才能够慢慢找到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在这个过程中,不论犯下什么错,都不过是成长沿途的风景罢了。

第三点,关于跨性别人群的社会政治争议问题。我真的受够了总有人尝试把LGBTQ权益跟女性权益放到对立的两面了!首先,权利并不是蛋糕,不是给这个群体多分一点那个群体就少了,不是支持这个群体就是损害、反对另一个群体了。我们为这个那个群体呼吁争取这样那样的权利,是因为他们在这样那样的领域受到了忽视、压迫,他们被纳入了“非默认”的范畴,但人类社会,不应该有任何一个人被“非默认”,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活成自己的“默认”。因为我关心自己的权利,所以我也关心和我一样的人们的权利。这种关心不是小孩子过家家选立场,不是我是Team Female你是Team Trans我们在同一个箩筐里抢苹果、在讲台的两边打辩论,而应该是求同存异地共同追求作为弱势群体的权利。第二,提出问题,是为了找到正确的方式去解决问题!我发现很多人提出跨性别的存在给女性带来的问题一点二点三点列一长串,结果最后得出的结论就是跨性别是女性的敌人,女性主义需要反对跨性别——Excuse me?否认跨性别的存在完全不能够解决任何问题,它依然是一种对现存问题的逃避与掩饰。如果男跨女的存在会让女性感到没有安全感,感到女性空间被占用、被侵犯,那我们要做的不应该是去界定女性空间的边界,去建立性别中立厕所,去商讨能够让跨性别和女性都感到被尊重的解决方案?否认跨性别的存在,像JK罗琳一样宣称世界上不存在跨性别,甚至以一种可笑的方式去定义何为女性,难道就能够解决真正的问题吗?把跨性别视为自己的敌人,去先入为主地仇视一个群体,而不是去探讨如何在社会中形成新的共存体系,能够解决任何问题吗?如果你希望的是未来的社会里,男厕所being现在和过去的男厕所,女厕所being现在和过去的女厕所,任何性别空间、任何事情都像现在一样、像过去一样,就好像跨性别从来没有存在过一样的话,那我只能遗憾的告诉你,这是永远都不可能的,我们需要商讨的,只能是如何做出让更多人、更多群体都感到满意、感到被尊重、感到被看见的改变。

落笔至此,也算是把多年来堵在自己心口的大半关于身份政治的观点倾泻而出了。虽然讲了好多似乎与Heartstopper这部剧无关的东西,但它们都是我在看第三季过程中感受到的,让我不吐不快的内心想法。正如前文所说,我其实很讨厌和人讨论这些观点,因为我并不试图去改变任何人,我尊重任何人being who they are,即使那是他有着缺陷的样子。但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觉得自己还太年轻,还有太多的东西需要学习。我的观点还不成熟,我还会发生很多很多的改变,我现在的观点跟几年前的我差异甚大,我未来的观点也可能跟我现在的观点完全不同。但不论如何,这些就是此时此刻的我的观点,它值得被记录,值得在将来被回顾,它也只代表我的此时此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