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李安的《断背山》到《战火中的快乐圣诞》,每一次都试图转换观念,理解电影的基础感情。但次次都无法遂愿。或许是对王家卫的一种相投,《春光乍泄》竟让我如此真切地与之共情。

先说电影本身,绝对极致的镜头美学。贯入情绪的色彩运用。极深意的王家卫式对话,从浅而深地绽放墨镜男独有的味道。感觉由心而发,溶于一帧帧镜,一刻刻景中。

再谈演员们,上个世纪的港片演员从未辜负任何人。梁朝伟抑郁的特质,张国荣天才式的无与伦比演技……让神态书写故事,他们绝对做到了。

再叹剧情。在布宜诺艾利斯的土地上,不陈述那里狂放的运动者热情,用变幻的色调交织出每丝每缕如水的柔情。

黎耀辉是等待者,爱情的孤守者,伴侣的狠心抛弃,流落异乡的彷徨失措。而无法狠心,心软不坚,亦是这类群像的鲜明写照。

何宝荣是浪子,终归俗沉,难守安定。与所念之人的日子都归于沉闷,隐约又有《阿飞正传》里无脚鸟的感觉。

都说男性善于隐藏内心脆弱之面,那让男性之间感情交织,恰呈现这样一副戏剧化的朦胧禁恋。伊瓜苏的瀑布是他们热情的寄托,是春光所向。而布宜诺艾利斯的错综现实是击溃他们感情之处,是两个互抱情愫之人俯首于异议之处。碾碎了春光,乍泄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