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标加拿大,看完以后有点惋惜这样一部电影的取舍之间最后成为了这样的成品,于是写下了这篇影评。
一句话来说大概是:迪士尼在迈入第一百个年头的时候试图稳中求进,但注定HappyEnding的童话故事终究不能离现实太近。
虽然口碑解禁后听到最多的评价是“这是一个一眼能够看到头”的故事,但是依旧没忍住在第一时间买了票去楼下的电影院看了一遍。迪士尼在上映之前已经放出了所有的OST,因此剧情可以说是虽然很多意料之内的东西,但依旧有惊喜和各种彩蛋值得一看——况且高质量的歌曲也值得在电影院欣赏一遍,作为笔者来说,虽然并不认可主角团的各种行径,但是在听到女主唱起“So I make this wish”的时候依旧忍不住在电影院落泪。
“WISH”,中文译名翻译成巧妙的双关“星愿”,从电影到现实中的迪士尼乐园,所有人都认可迪士尼是“给人在现实中造以梦想”的公司,这种造梦者的定位从荧幕上延展到现实,最后也成为了这部电影的主题:所有人都值得拥有梦想。
这是一个童话式的核心,很迪士尼,但这部电影的野心显然不止于这种喊口号的童话,于是出现了《星愿》剧情中若隐若现的现实主义:
这部电影被人诟病最多的剧情和人物塑造,女主Asha的人物塑造维系了迪士尼10年代后一贯的大女主人设,但是也无数次强调她不过是17岁在成年前夕的一个小姑娘的而已,从这一点来说这个故事的现实主义初见端倪。
在说女主之前,笔者想要先说说男主兼反派King Magnifico,没错,笔者认为这个角色是与女主平起平坐的男主。与其他印度语系的名字不同,男主的名字“Magnifico”,是西班牙语中“magnificent”的意思,在英语语境里指代“了不起、受人崇敬的人”,更类似于封号而非名字。
故事中对他的过去寥寥几笔,只是提到了失去家人、学习魔法、在地中海的无人岛上创建罗瑟斯城之类的事件,又通过歌曲塑造了一个自恋的形象(非常流行且现代的歌曲风格),可以说是融合了迪士尼不少经典反派的风格(比较显而易见的有《白雪公主》中的王后,《美女与野兽》中的加斯顿,《阿拉丁》中的贾方,《冰雪奇缘》中的汉斯王子)。
但是在这样的基础上,男女主的初次观点碰撞看起来是非常有意思的,虽然是各执一词但并没有孰善孰恶的区分(这里这首二重“At All Costs”的设置也能看出来两人并非完全背道而驰的观点):
天真的女主并不想要拯救所有人的愿望,只是想要实现爷爷的愿望作为生日礼物。
自恋的男主也还没有想要吞噬臣民的愿望,只是凭借魔法自诩罗瑟斯城的守护神。
女主善良但也自私,男主虽然自负但也在保护他一手创立的国家。
年少有勇气反叛一切的女孩,与教条于国家规则的年长男人,怎么能不让人想到索福克勒斯的安提戈涅和克瑞翁,换句话说,在故事最开始提起罗瑟斯城的建立,怎么不是一种柏拉图的理想国与哲学王?
换一个历史性的角度来看,男主是集权/寡头政治的表现,而女主则强调古典民主的人人平等,童话的表层之下其实是非常现实主义的讨论。
故事线为了让正反派的对立更加明显,加入了星星魔法和黑魔法两种催化剂的对立,星星魔法的出现让迪士尼给了一段致敬早期迪士尼公主和小动物唱歌跳舞的歌舞片段(“I’m a star”)
(题外话,作为一个有大量歌舞片段的电影,电影时长居然压在了95分钟,对于现代电影经常两小时以上的情况,也能够看出来这是一个剧情老套且不太有波折的电影。)
星星魔法和黑魔法把女主与男主的人物塑造彻底推向了一个童话式的故事,女主是集结所有人反抗黑恶势力的大英雄,而男主成为了权欲熏心的大恶人,于是正义打败邪恶的故事显得理所应当,那些曾经怀疑过女主的人们纷纷成为她的支柱,而呈现出迪士尼式的圆满结局。
但既然已经展露出现实主义的一面,这样的童话又怎么能让人信服,当Asha拿起星星临别时送她的魔杖,又怎么能让人不怀疑这个十七岁的小姑娘是否会成为下一个Magnifi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