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至六集实际上也是按照金融史的时间线排列的。
第一集 贪婪美梦
16世纪
????金钱:价值的载体(黄金、白银);货币的内在价值在于人们愿意与之交换的东西,即便是黏土,只要人们对其有信心也可以很值钱。纸币没有任何价值,只是代表支付承诺(货币并不一定要是金属,而是人们赋予其上的信任trust????),因此信用体系很重要。
斐波那契:自然数数列,阿拉伯数字比罗马数字更优越;《算经》。威尼斯,大型借贷试验田,《威尼斯商人》,犹太放贷人,有息贷款,被主流社会所排斥。现代夏洛克商业模式,放高利贷者,其最大最强——银行。
????借贷,国际贸易的基础。
弗洛伦萨的美第奇家族赞助了文艺复兴,银行出现,合伙人的分散制度(扩大银行规模、多元化经营——分散风险),新生力量的根基。摆脱了反高利贷法:外贸,货币兑换的佣金;自由量裁权(利息),银行借贷。坏账(给予破产者的借贷)仍会出现。
现代银行,借贷给任何人,即便是穷人。坏账——抵押贷款,汽车回收,收债。破产而不还债。破产权,不可侵犯的权利;破产不是不还债,而是重排还贷时间。
抵押债务债券
第二集 债券束缚
17世纪
比尔·格罗斯,债券之王。
债券市场,政府借钱。每个人(养老金)都与债券市场息息相关。
债券起源于战争融资,居民借钱给政府从而获取利息,且债券是流动资产。文艺复兴时期(比萨、弗洛伦萨等),打仗使用雇佣兵。但若大量发行债券,则贬值。承担的风险越多,则收益可能越大。
南森·罗斯查尔德,滑铁卢战役,被威灵顿公爵委派拿到足够多的金银送至军队,依赖于家族网络操纵黄金。大量囤黄金,由于战争胜利则金价下跌,于是只能大量购买英国国债,等债券上涨40%后再大量抛售,获取大量利润。
美国南北战争,真正挫败源自经济。联邦寄希望于向欧洲罗斯查尔德家族购买南方蓄奴州的债券,但被拒绝了。用棉花作为担保发行债券,向欧洲金融中心出售债券。南方为提高债券,禁止棉花出口欧洲;但这一切基于南方无法支付利息的大前提,欧洲找到了中国棉花作为替代。南北双方都印美元。
债券害怕通货膨胀。例子:阿根廷。两场战争导致政府支出远超于税收,货币汇率崩溃,庞大赤字。此时没人购买债券,因为债券的利息会被通货膨胀抵消。即便大量印钱也不能奏效。
凯恩斯预言:债券吞噬账面财富。但是随着债券持有人的人数上升,债券市场又复兴。
第三集 泡沫经济(股票)
18世纪 股市
????居民支付股票的价格反映了他们对于这家公司的未来发展预期。
“非理性繁荣”——股市泡沫破灭
荷兰人向亚洲商业扩张,但海航风险较大,为集中资源并分散风险,6家东印度公司被创立最终合并为一家公司(荷兰东印度公司),掠夺式收购的鼻祖;居民被鼓励投资,参与者被许诺获得该公司未来的利润分红(股份收益);公司不会返还本金,但是股份持有者可以转手出售股份;股票价格被供需机制及买卖双方的博弈决定。
苏格兰人约翰·劳,间接引发了法国革命,经历了历史上第一次繁荣与萧条(股市泡沫)。他受荷兰经济模式的启发,着手在法国实验经济,而当时法国经济濒临破产。通过银行印钱将公共债务转变为股份;建立一个垄断公司(密西西比公司),垄断了烟草进口、法国与亚非交易、路易斯安那州贸易(实际上一文不值),劳作为董事长,鼓励居民大量购买该公司股份,股价大涨。印更多的钱,能使公司股价涨得更多,劳是内幕交易人。实际这一切是一个庞氏骗局,密西西比泡沫席卷了法国——物极必反。谎言被拆穿,密西西比公司股价大跌。法国经济大受重创,间接导致法国大革命。
1929.10.24美国股市缩水80%;“非理性繁荣”:????在牛市时,即便是最聪明的投资者也会屈从于潮流,但当市场稍有变化,投资者方向就会改变,市场普遍悲观,买家变成卖家,牛市变成熊市,羊群效应——恐怖会压倒所有理性思维。市场是人性的反映,与人性一样他们也有着情绪波动(从贪婪到恐惧)。
长尾(肥尾)
20世纪有7次经济危机
安然Enron公司,在能源产业建立能源银行。与老布什深交,后者解除了对能源产业的限制。涉足多个产业。操纵限制居民用电,做假账(将负债隐藏,金融市场的害群之马),高层大量抛售股票的同时欺骗公众股价上涨。
????正是在股市大涨时,公众才更容易受骗。
第四集 风险对抗
抵抗风险是金融史不变的主题。
风险对抗的核心是不可调和的矛盾,随机性无处不在。
卡特里娜飓风,三年后金融风暴席卷新奥尔良,居民与保险公司打官司。
即便是最合理的保险理赔,带来的麻烦也远大于它的价值。
保险制度起源于苏格兰,苏格兰牧师的发明,罗伯特·华莱士。保险基金,用收益支付需要被赔偿者(投保人),其余资金继续投资。关键在于,必须对寡妇和孤儿人数进行预估(精算师可以预估出平均预期寿命)。后来被扩展到士兵遗孀的赔偿。
现代福利国家逐渐成型,日本是世界第一个超级大国(东京大地震),私人保险赔付政策只是一纸空文,风险由政府承担(风险国有化),本质上是用福利制度鼓动战争,“全民皆应被保”转变为“全民皆有养老金”,即“贝弗里奇模式”的日本化。教育、失业、疾病、退休、死亡等情况均被纳入保险范围。日本的公共卫生和教育都是世界前列,世界福利大国;但却导致经济丧失活力——缺乏对勤奋者的激励和对懒惰者的鞭策。养老金体系入不敷出,甚至开始拖垮经济。
米尔顿·弗里德曼,著名公式,MV=PQ,货币数量理论。智利,共产主义领导人阿连德下台后,皮诺切特将军上台,弗里德曼降低赤字以减少通货膨胀,该建议被接受。“芝加哥男孩”学成回国后,弗里德曼的思想被进一步在国内传播;约瑟·皮涅拉,一套全新的养老系统,80%的工人选择了养老金计划,该计划大获成功,有了超过10%的平均收益率。有相当一部分人口没有享受到养老金系统,但他们也享受了经济繁荣。
对冲基金:肯·格里芬,管理风险的能力,计算能力+直觉。对冲基金源自农业,收购价格在农业种植的时候就被敲定,对农民和收购商都有保障,有助于投资。由此,第一个期货市场诞生了——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期货合约被认为是金融产物,更为灵活的衍生物是期权。巴菲特称之为“金融界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第五集 房产安全
【吐槽】:最安全的投资:贷款给购房者(房产抵押)。
英国贵族的借贷远超于地产价值,以至于无法还贷。(租借土地的农业收入大幅降低)
罗斯福新政,财富所有制的民主化。借助房地产市场促使人民买房——长期、大量、低利率贷款。美国政府为抵押贷款市场作担保。联邦政策促进了种族隔离(不给黑人贷款),金融领域的人权斗争。底特律爆发抢劫和纵火。????扩大房屋所有权的范围甚至能将激进分子转变为保守分子,要使人民有归属感就要把人民变为有产阶级(property-owner)。财产所有制的民主property-owning democracy,撒切尔夫人的政策。
美国的两任政府:1)里根撤除了所有管制,丹尼·福克纳,土地投资欺诈案,储贷危机。2)小布什,次贷危机,NINJA loan,次贷危机的贷款人把到手的贷款证券化——卖给了华尔街银行,银行再把这些贷款卖给了投资者。房价大跌,但利率上涨。借贷者无法还债,则房产被拍卖。
日本房价涨了三倍,但是泡沫破裂后,房价大跌75%,且房产无法马上脱手。
阿根廷,缺少法定房产所有权,无法作为抵押,住满20年则能拥有房产所有权。
????但真正保障来源是收入,因此贷款不再局限于抵押房产。小额信贷出现了。玻利维亚,女性贷款机构(女性信用更高)。但单纯依靠借贷无法消除贫困。
????收支平衡才是金融活动的关键。
第六集 中美经济共生体
“中美共同体”,美国人借贷、中国人储蓄。
中国,新兴市场。英国人用武力促进第一次经济全球化;英国人,鸦片,被一战的爆发所打断。斐迪南大公被暗杀后,市场悲观。
IMF和世界银行被创立,石油美元贷款所投资的地方一片光明。整个南美大陆处于破产边缘,如果想要继续借国债则被要求进行经济结构调整计划,反经济全球化运动兴起。
对冲基金,“金融杀手”。????乔治·索罗斯“反射理论”,金融市场不可能完全有效更不可能理性,因为价格仅反映投资者对市场的偏见和无知,正如人无常的心情一样。索罗斯使用卖空,进行投机投资。
????两名金融经济学家:假设所有投资者都是理性决策,那么金融危机四百万年的交易中只会发生一次。利用数学模型,全球金融改革,“黑盒子”,给期权定价:即在未来某日购买某特定股票的权利,其中要考虑到这一期间中股票价格波动。两人开了一家长期资本管理公司,获得了诺贝尔奖。俄国负债加剧了全球金融市场的脆弱,股票市场跳水。美联储与十四家华尔街银行联合拯救长资公司。事实证明,他们了解金融但不熟悉历史(只用了五年的数据构建自己的金融模型)。
中国人高储蓄,借钱给美国。改变了金融市场。中国对美国人而言成了银行。间接造成美国抵押贷款市场资金过于充裕,将次贷借给“三无人士”(无收入、无工作和无资产)。次贷的违约给全球金融造成了震荡,然而中国因为繁荣的国内市场而受到影响不大,保持8%的年增长。
然而,百年以前,英-德经济体有先例,最终引发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