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士兵,坏国家

我不知道大家在看完《盟约》之后,内心是个什么活动状态,反正对我而言,我的脑子里几乎是在第一时间就想到的,是一句我都忘了不知道是从哪儿看来的一句话:好士兵,坏国家。

这句话,起初据说是专门评价美国已故的著名军事小说家汤姆·克兰西笔下的反派势力(主要是苏联)当中那些“良心未泯”的皈依者的,其中的典型代表当属《猎杀红色十月号》中虚构出来的苏联“台风”级核潜艇艇长,由肖恩·康纳利主演的马尔科·拉米斯上校。

《猎杀红色十月号》

所谓“好士兵,坏国家”,简单来说,就是把西方想要塑造的反派势力做区分处理,将反派势力中那些心向西方的人单独抽取出来,给它们补光、替它们粉饰,将它们的背叛行为合理化、正面化、高大化,进而凸显出那个吸引了它们“弃暗投明”的、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的无限正确性。

为了将“好士兵”的形象塑造得尽可能讨西方人喜欢,创作者在刻画相关人物形象时,通常还会刻意拔高角色的品德高度和人格魅力,为此甚至不惜给己方人物做一定程度的矮化甚至是丑化处理。

一褒一贬之间,这样的处理套路可以带来三大好处:第一是恶心了西方的敌人;第二为西方争取这类所谓的“好士兵”所付出的代价提供宣传层面上的合理证明,好把西方纳税人和国会老爷们的嘴给堵上:这么好用的厕纸才擦完一遍你就扔了,你心里过意得去吗?第三则是继续给那些个接受了西方的宣传、自认为是“好士兵”的东西加油打气,忽悠到更多这种所谓的“好士兵”投身到为西方卖命的所谓“正义事业”中来,哪怕因此要和自己的祖国决裂。

看到这里,大家其实也明白了,我们之所以会觉得《盟约》这部片子看着这么别扭,是因为人家把这么一部东西拍出来,压根就不是我们这些脑电波工作在正常波段上的普通人看的。如果你能代入到美国人,又或者是殖人或润人的视角去感受这个故事,你就会发现其实一切都显得很合理,因为这本来是提供给人家自娱自乐的安慰剂和兴奋剂罢了。

所以,不要觉得看到这部片子好像把美军和美国政府给黑了个体无完肤,就以为它不是在宣扬爱美国主义和爱帝国主义的那一双老裹脚布了。“好士兵,坏国家”的刻画手法妙就妙在这里,它通过无限聚焦,去放大某个个体身上看起来最体面的那一个细节,其目的就是为了把你的注意力给转移走,让你忽略掉这个个体所象征的那个整体,其实是多么龌龊不堪的存在。

就好比你用一副高倍率的望远镜去观察一个猪圈,只要望远镜的倍数足够大,聚焦的角度足够刁钻,你也可以找到那么一两处能看的地方,哪怕你看的其实是一个猪圈。

有些人说盖·里奇这是自黑,这可不是黑,这是高级蓝。《盟约》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它美国虽然把整个阿富汗弄得乌烟瘴气,弄得这个中亚内陆小国山河破碎,弄得这个国家的无数家庭国破家亡,可是它美军的士兵最后还是成功地把一个替它们卖过命的翻译官给捞出来了啊,就这难道还不足以洗刷它曾经的一切污点吗?

这好比什么呢?有这么个不是东西的畜生,它虽然杀人又放火,可是它承认自己违反了交通规则,承认闯红灯了,而且它还主动去把罚款给补交了,你们舆论还想要它怎么样呢?

说白了,盖·里奇不过是在用一个看似自黑的叙事手法,以偏概全地为美国入侵阿富汗这场不义战争进行高级洗白罢了。金利和艾哈迈德都是好人,坏的是美国和阿富汗这两个国家,两个坏国家之间的战争,那能叫战争吗?

再说了,别管它美国对你的国家、你的同胞干过多少王八蛋的事,也别管它曾经干过多少对不起你的事,就这么个不是玩意的玩意,到头来你还是心甘情愿地帮它洗地、给它送钱、为它叛变,甚至命都豁出去了,也要跑去美国,这不正说明它才是那个你最割舍不下的白月光吗?